香港消費者信心恢復 外國公司不滿政策多變

標籤:

【大紀元2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歐陽宇綜合報道)香港ACNielsen和政治風險咨詢公司PERC(Political &
Economic Risk Consultancy Ltd. )近來進行的兩項調查顯示﹐在香港的外國公司對於香港政府的治理方式感到越來越不滿意﹐這可能有損香港為吸引更多外資而付出的努力﹔而同時民眾的消費信心指數上升﹐顯示北京對香港經濟輸血生效。

道瓊斯新聞網2004年2月24日報道﹐在2003年的調查中﹐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領導的政府未獲得管理人士的好評。港府的聲望在過去1年中進一步下降。這一年中﹐港府在推遲採取削減預算赤字行動的同時﹐卻試圖通過不受歡迎的“國家安全法案”。

雖然7月1日﹐50萬港人上街遊行反對23條﹐迫使港府暫時收回了安全法案。但是香港陷入了關於未來政治改革的爭論之中﹐親北京政府的人士和贊成民主政治的人士之間互相指責。駐港的每一家企業都試圖分辨出﹐保留什麼樣的業務在香港﹐在香港開設什麼樣的新業務﹐什麼樣的業務轉出香港。而每當政治上發生變動﹐這一內部爭議就會加劇。其結果是﹐PERC政治風險咨詢公司進行的調查顯示﹐香港政府面臨的不僅僅是公共關係問題﹐接受調查的企業管理人士對於港府的政策越來越持批評態度。共有107位在港工作的外國公司管理人士接受了這家諮詢公司1月份進行的最新年度調查。

PERC的總理但Broadfoot說﹐香港實際的商業環境並未真正的惡化﹐低稅收﹑政府管制方面的寬鬆﹐以及效率頗高的公共服務使得香港依然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投資處所。與2003年的指標相比﹐今年的調查中“易於開展業務”和“具競爭性環境”的評價有所提高。

雖然北京在7.1遊行後﹐對香港施以懷柔政策﹐放寬大陸到香港旅游﹐希望帶動香港的消費市場。香港在2003年春SARS爆發期間﹐消費者信心曾一度降至63點﹐如今已經恢復到95點﹐是近今年來的高位。在調查中﹐對香港未來有信心的比例超過的一半﹐達到54%﹐比去年同期增長16%。

但Broadfoot表示﹐港府想要提高香港在亞太地區地位的政策﹐在海外企業中很大程度上沒有達到效果。港府一直對於與中國大陸《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大加褒揚﹐但許多企業依然對於這一《安排》所能帶來的具體利益表示懷疑。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文媒體質疑朱勝文自殺死因
林偉棠:請尊重抗戰史實
港報指曾慶紅緊抓香港形勢打「愛國戰」
蔡少芬新男友現身:重慶崽兒「逃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