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集

王力雄:沙堆中國

【大紀元2月5日訊】 有人認爲只要隨時“把一切不穩定的因素消滅在萌芽中”,目前的一黨政治就可以一直保持下去,不會變化。然而變化不一定非得出自大力量和大事件,細微的積累也一樣可以導致大變化,甚至是在瞬間爆發。

常說中國人是一盤散沙,我們就以沙爲例。美國物理學家Per Bak和Kan Chen做過一個內涵深刻的研究。他們讓沙子一粒一粒落在桌上,形成逐漸增高的一小堆,借助慢速錄像和電腦模仿精確地計算每在沙堆頂部落置一粒沙會連帶多少沙粒移動。初始階段,落下的沙粒對沙堆整體影響很小。然而當沙堆增高到一定程度,落下一粒沙卻可能導致整個沙堆發生坍塌。Bak和Chen由此提出一種“自組織臨界”(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的理論。沙堆一達到“臨界”狀態,每粒沙與其他沙粒就處於“一體性”接觸,那時每粒新落下的沙都會産生一種 “力波”,儘管微細,卻能貫穿沙堆整體,把碰撞次第傳給所有沙粒,導致沙堆發生整體性的連鎖改變或重新組合。沙堆的結構將隨每粒新沙落下而變得脆弱,最終發生結構性失衡——坍塌。

一個西方諺語說斷了一個馬蹄釘,絆倒一匹馬,摔傷一個將軍,輸掉一場戰爭,最後亡了國家。那國家當然不是因爲馬蹄釘而亡,用沙堆理論解釋,就是那國家已處在超臨界狀態,馬蹄釘只是引起坍塌的最後一粒沙。在馬蹄釘都成爲了“不穩定因素”時,政權再強大,控制再嚴密,也是無法防止崩潰發生的,因爲無論如何也是無法看住每個馬蹄釘的。

我們的的中國也如同這樣一個沙堆,各種變化和衝擊——哪怕小到只如沙粒——不斷落在上面,積累的結果遲早會使沙堆超過臨界狀態。那時鎮壓越強,坍塌規模反會越猛。要想防止由於統治崩潰帶來的社會災難,明智做法只有及早進行政治體制改革,以漸進釋放的方式,使社會始終保持在臨界狀態之下。

2002-3-2 北京

──轉自《遞進民主》(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