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愛宗:英明還是臭名 笑劇還是鬧劇?

昝愛宗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3月11日訊】古代的皇帝多半是天生的英明人物,因爲他們自稱爲“天子”,自認爲“天生聖人”。他們的孩子也不例外,從一出生就被認爲是“龍種”,長大了自然就成爲“真龍天子”。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只可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老百姓雖然佔有絕對多數的比例,但在英明的皇帝面前只有低聲下氣、忍氣吞聲、慘遭蹂躪的份。老百姓,多半是白白高興,落個一場空啊。

在封建專制時代,臣下想見皇帝,只能說叩見,還要跪下三呼“萬歲”。這個“萬歲”就是皇帝的尊稱,凡是皇帝都是“萬歲”的,即使活不到百歲也是萬歲;正如皇帝都是英明的一樣,即使不英明,這個皇帝專用的詞也不會允許被別人使用。所以說,無論皇帝是人是禽獸,還是畜生,都要高呼“萬歲”,高呼“英明領袖”。

高呼“萬歲”,其實是對皇帝的最大諷刺,專制時代的皇帝幾乎沒有一個能把自己的王朝支撐到五百年的,所謂的“萬歲”只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而已。今天,當我們再聽到“萬歲”、“英明”這樣的字眼,總是覺得很生疏,但同時又覺得很警惕。皇帝已經不存在了,專制也普遍不受全世界呼喚民主與自由的民衆的歡迎,但“萬歲”、“英明”這樣的形容詞卻沒有從我們的腦海裏消退,而且時常會翻滾而來。

作爲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尾出生的人,我就對“英明”這樣的形容詞印象深刻,“英明領袖”,“偉大領袖”,“萬歲萬萬歲”,“萬壽無疆”,等等,可以說自我開始記事的時候就已經被灌輸了。現在三十多年了,我還是記得牢牢的,不會忘記。爲什麽我不能在記憶深處把這些虛幻的形容詞給摘除呢?我們的下一代是否還需要灌輸這樣的“萬歲萬萬歲”呢?

歷史常常有驚人的相似之處。記得共産主義思想的創始人馬克思曾經引用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一切巨大的事變與人物,都可以說出現過兩次……一次是以悲劇出現、一次是以笑劇出現。 自1949年以後,一句“毛主席萬歲”開始響遍紅色中國。同時,這一口號在強大輿論力的引導下,婦孺皆知,如雷貫耳。當然,這一切對於毛來說並非神話,毛本人也並非神仙,他外出視察,他看報紙,看電視電影聽廣播,他接觸身邊的人,不可能不知道“毛主席萬歲”已經全中國震天響。但他有什麽反應呢?是默許還是反對?我不知道,也無法猜想。只是,李澤厚在《中國現代思想史論》中這樣寫道:“不管你是愛還是恨,是讚揚還是批判,毛(澤東)比任何其他人物在中國現代留下了遠爲龐大的身影。這身影覆蓋了、主宰了、支配了數億人和幾代人的生活、命運和悲歡,他將是長久被人反復研究的物件。”

一場自1957年就已經“點火”的“無產階級的文化的大革命”,到1977年其實已經進行了二十年。這場紅色的革命、極端的革命,使“萬歲萬萬歲”和“萬壽無疆”發揮到了極致。毛本人雖然沒有冠以皇帝頭銜,但實質上他是至高無上、光榮偉大、永遠正確的掌權者。面對這樣的領袖,誰能說他手中的權力、他對同一時代人的影響,比古時候的皇帝遜色多少呢?

“對於個人來說,有無大的本事,並不決定他對於歷史是否起到有益的作用,而是取決於他的活動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和人民的利益,如果他的思想活動符合歷史發展,符合民衆的願望,那麽他就在歷史上起了作用,就和民衆一起推動了社會前進,相反,如果他的思想、行動不符合歷史的發展,不符合民衆的願望,他就將成爲民衆叛徒,將阻礙歷史的發展。”(老撾汶米.隆布迪《人類社會發展簡史》)現在,起碼可以這樣說,無論一個專制時代的皇帝被冠以多少動聽的形容詞,被披上幾多神聖的光環,只要他開歷史倒車,他禍國殃民,他都會歷史清算的。人大哲學系老師單少傑先生在一次談話中這樣說,歷史在中國有著准宗教的意義,歷史評價在中國起著准宗教的作用,凡是反社會、反人類、反人性的都不會被歷史饒過,歷史上都會有很重的一筆記錄。

歷史不是記錄眼前利益的歷史,歷史是無法塗改和篡改的歷史。無論是“萬歲”,還是“英明”,只要是其權力覆蓋時期的評價,都會因其權力的喪失而喪失。馬克思說的好,歷史上的驚人相似,前一次以悲劇出現,後一次以笑劇出現。讓我們回過頭看看歷史上反反復複表演的所謂“英明”,所謂“萬歲萬萬歲”,豈止是一場笑劇,有時候或許是第二次悲劇的開始–當然,最好不是悲劇,而是鬧劇,因爲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實在是折騰不起了。

──轉自《議報》(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嚴守一」的替罪羊和《中國七大噁心》背後的替罪羊
從昝愛宗網絡言論自由訴訟案說起(之一)
昝愛宗:官員「下訪」成風 其實禍殃無窮
言必稱「大國自信」遠不如培養「大國公民意識」重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