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台灣的民主化之路可為大陸之師

余杰

人氣 8
標籤:

【大紀元3月17日訊】由于在大陸資訊受到嚴格限制,關于台灣大選的信息,唯有從鳳凰台看到一點點的、帶有明顯的偏向的內容。不過,大選中兩位總統候選人連戰与陳水扁的電視辯論,卻讓我耳目一新。雖然這兩位候選人我都不太喜歡——連戰難改其公子哥儿的排頭,陳水扁則過于講究權謀,但總統候選人公開在電視上辯論,在台灣卻是第一次。有大陸网友在网絡上調侃說,不知道胡錦濤有沒有膽量在電視上与連、陳二人來一番關于統獨的辯論,并向全球直播?我想起八九學運中,李鵬被王丹、吾爾開希等几個不到二十歲的毛頭小伙子頂得無話可說的情形來,中共的領袖們照著稿紙念几頁尚能應付過去,他們哪里敢上電視与對頭辯論呢?他們既沒有這樣的智力,也沒有這樣的口才。

旁觀台灣大選,我卻也不完全是旁觀者的身份。對我來說,台灣民主化之路可為大陸之師,中國大陸民主化進程的最理想狀態就是“台灣模式”(盡管“台灣模式”存在著諸多的不足和缺陷)。台灣的民主化沒有經歷大規模的流血和暴力事件,政党輪替也通過選舉的方式和平進行。新聞自由与反對党的合法化几乎同步進行。軍隊迅速由“党軍”轉變為“政府軍”,只負擔國防事務,而不干涉內政事務。這些經驗對于大陸來說都是無价之寶。台灣的民主化之路,大致有這樣一些標志性的事件:

一九八七年,蔣經國宣布台灣地區解除戒嚴,至此多党制合法化,報禁打開。

一九八八年元月,蔣經國去世,李登輝繼任總統。蔣經國的去世,意味著台灣蔣家王朝的終結和強人政治的結束。

一九八九年,依据新通過的“人民團體法”,由党外人士組成的民進党取得合法地位,成為正式的反對党。同年,大陸發生“天安門事件”,民主運動招致大屠殺,大陸重新回到更加獨裁的時代,台灣民眾對于統一徹底失望。

一九九一年,全面改選國大代表,在一九四九年大陸地區選出的國大代表全部退職,本土化得以展開。次年,全面改選立法委員。

一九九四年,直接選舉台灣省省長、直轄市(台北、高雄)市長,同年通過憲法增修條文,直接選舉總統。省長選舉方面,國民党宋楚瑜當選首任民選省長。台北市市長選舉,民進党陳水扁當選,中央政府所在地的台北市首次由反對党擔任市長。高雄市市長選舉,國民党吳敦義當選。

一九九六年,首次直接選舉總統,現任正、副總統李登輝与連戰代表國民党,以百分之五十四的選票再次當選。

一九九七年,舉行縣、市長選舉,二十三個縣、市當中,民進党獲得十二個縣、市長席位,首次超出國民党掌握的縣、市數量,開啟“地方包圍中央”的政治態勢。國民党政府開始進行“精省”(精簡省政府),停辦省議員与省長選舉。

一九九八年,第二屆直轄市市長選舉和立法委員選舉。台北市市長選舉,由前法務部部長馬英九代表國民党,擊敗現任市長陳水扁。高雄市市長選舉,現任市長國民党吳敦義敗北,民進党謝長廷當選。立法院由國民党取得過半數席位,民進党仍然是最大反對党。

一九九九年,國民党李登輝准備交棒,“連宋配”(連戰、宋楚瑜)合作不成,國民党确定推出“連蕭配”(連戰、蕭万長)。宋楚瑜确定參選,國民党開除宋党籍。民進党前主席許信良宣布脫党參選。非新党党員李敖代表新党參選。

二零零零年三月十八日,舉行第二次直接總統選舉,民進党候選人陳水扁以百分之三十九點三的得票率當選總統,結束國民党五十多年的執政地位。同年五月二十日,陳水扁、呂秀蓮宣誓就職。失去執政權的國民党主席李登輝辭去主席職位。以百分之三十六點八四的得票率落敗的宋楚瑜組織親民党,結合成第三股政治勢力。

二零零一年,親李登輝人士組成“台灣團結聯盟”,成為民進党之外,另一台獨色彩濃厚的政党。國民党撤銷李登輝党籍。十二月一日,舉行民進党執政后首次立法委員和縣市長選舉,立法院中民進党躍居第一大党,國民党地位大幅滑落,親民党崛起,但三党皆不過半。

二零零二年,台北市、高雄市市長市議員選舉。台北市長馬英九投入競選連任,民進党推出李應元參選;高雄市長方面,國民党推黃俊英迎戰現任市長民進党的謝長廷。結果是馬英九、謝長廷連任成功。

如今,大陸既沒有任何一個共產党之外的反對党,就連鄉村選舉也停滯不前,跟台灣相比根本就是“兩重天”。未來要推動大陸民主化的進程,既需要像蔣經國那樣的專制體制內的開明派,也需要像雷震和殷海光那樣有智慧也有勇气的知識精英,更需要無數熱愛民主自由的現代公民。以台為師,恐怕是大陸最好的出路。在此意義上,台灣乃是一塊二兩撥千斤的“牆角石”。(二零零四年三月十日)

大紀元首發 轉載請注明大紀元。(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專欄】余杰﹕誰把教師當“蜡燭”?
【專欄】余杰﹕最后的腐敗
【專欄】余杰﹕斯大林与老教堂
金鐘:回到中國文人傳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