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澎湖種苗場成功畜養夜光蠑螺 

人氣: 10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17日訊】(中央社記者許耀彬澎湖縣十七日電)澎湖水產種苗繁殖場以簡單人工方式,成功畜養五、六十年前曾經出現澎湖南海的大型螺類|夜光蠑螺,未來將進行澎湖海域復育作業。夜光蠑螺不僅個體碩大,經濟價值高,其口蓋和外殼並有製成裝飾品的附加價值,若復育成功將再開創澎湖水產第二春。

澎湖縣約在五、六十年前在南海海域,曾經存活有目前已經在澎湖水域絕跡的夜光蠑螺,但由於濫捕導致絕跡,澎湖縣水產種苗繁殖場現任場長張國亮和前場長謝恆毅,在三年前即向台東水試所朋友購得野生夜光蠑螺的種螺,展開人工畜養,不料因沒有相關人工畜養資料與記錄,去年第一批種螺因畜養池鹽度降低,全數死亡,去年在購得二十餘顆,畜養至今屆滿一年,目前生長情形良好,也創下首次國內人工畜養成功案例。

張國亮指出,夜光蠑螺每個成熟個體至少二十五公分,約比澎湖海域所產的高腰蠑螺大二十倍左右,經濟價值相當高,目前國內有關蠑螺科的研究資料相當少。

據資料文獻紀錄夜光蠑螺一般分佈在琉球群島附近或較深水域的海溝中,台灣省目前在台東海域還有分佈,大部分由原住民潛水採補,澎湖縣則在五、六十年前曾有捕捉紀錄。

張國亮表示,夜光蠑螺由於不易畜養和培育,台東地區所見屬於野生種,人工培育和養殖目前國內沒有相關的人工畜養紀錄,但日本京都府立海洋中心從一九八二年起至一九八四年曾順利培育十幾萬個夜光蠑螺苗。但以澎湖水產種苗場的簡單設備能夠畜養成功並不容易。若順利,預計在一年後,即可以進行人工種苗培育和放流復育作業。

張國亮指出,夜光蠑螺主要以大型藻如石蓴等海藻為食,其個體成長速度,經初步觀察記錄應該十分快速,但其生殖腺成熟速度較緩慢,因此,經濟價值高,所以未來如果進一步完成人工繁殖技術與種苗培育技術後,即可進行澎湖海域的資源復育作業,甚至可以開發成為人工養殖轉成澎湖的特色水產產業。

據了解,夜光蠑螺不但個體大,比澎湖經濟螺類高腰蠑螺大了二十倍,螺肉每台斤約五百元,連殼則高達八百元,螺肉可以食用外,其碩大的外殼亦可製作成為澎湖海洋文化意象產品,殼體經過刷洗去除附著生物後加以拋光,色澤十分漂亮,至於口蓋部分亦可做為海洋文化商品,整個螺體都有相當高的經濟效益。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