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曾仁全:探索中國財政黑洞(4)

公車消費知多少

曾仁全

標籤:

【大紀元4月28日訊】如魚得水的中國官員們除了吃喝玩樂等消費外,「玩車」是最大的嗜好,北京的官員都不必說,省一級官員中,處級以上都有專車,有多少廳長、多少處長就要養多少車,在縣一級,科局長以上的正職官員全有專車,副科級的官員雖然沒有專車,但有「公用車」,也就是說,七八個副局長,輪流坐五六輛「公用車。」還有基層都有公車,而這些公車都是所長、股長、主任等等在中國官僚體制中沒有品級的官員們的專車。

筆者在寫探索財政黑洞之三——人頭經費知多少一文的過程中,在調查內地一個平原縣轄市人頭經費的同時,也調查了這個縣級市的公車分佈情況。調查得知,這個百萬人口的縣轄市就有15000多個吃財政飯的人,公車數量也是多的驚人,市委「四大家」(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直屬的分支機構共二十多個,就有近六十台公車,還有近七十個科局級單位及下屬機構,有二十三個鄉鎮及下屬機構,共有近四百輛公車,每輛車每年司機工資、福利、油耗、修理、保險、養路、洞橋費以4萬元計算,幾項合計就是1840萬元。公車開支1840萬元。相當於全市財政收入的22%

「輪子上的腐敗」是這個制度腐敗的重要組成部份

據報載,中國現有公車已超370萬輛,公車消費屬高額銷費,買車養車都要花大錢,一般情況下,行政機關、團體和企事業單位每年增加40萬輛小轎車,其中95%是公車。一年的買車養車費用不少於2500億元,這還是保守的數字,實際情況比這些數字嚴重的多。在全國第十屆政協會議上,政協委員對公車已成財政黑洞頗有微詞。浙江省政協委員陳肇基在此間的政協會議上痛陳:公車已成「財政黑洞」,公務用車改革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這位政協委員算了一筆帳:浙江省現有公車不少於10萬輛,按最低標準估算,十年一更新,每輛車更新費用2萬元,每年更新費用便達20億元。此外,每年新增一萬輛車又是20億元。每輛

車每年司機工資、福利、油耗、修理、保險、養路、洞橋費以4.5萬元計,又是45億元。這三項合計85億元,相當於全省年財政支出的25%。

車子費用是巧取豪奪的結果

大多數單位的小車費用財政上是不認帳的,即使認帳的財政撥款也很有限,但為甚麼車子仍然還如此之多?並且繼續猛增?主要是這個制度給了官員們很多的「措施」和靈活多變的政策,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執法部門可以收取「管理費」、「罰款」;其它的職能管理部門可以收取諸如「服務費」、「信息諮詢費」、「資料費」、「管理費」等等五花八門的費用,名目繁多的費用都是打著各種冠冕堂皇的旗號從下級部門或是老百姓身上強制收取。

公車都在忙甚麼?

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公車公用、私用、司機用各佔三分之一。只要能用得上公車的地方就動用公車。稍好一點的小學門口,放學都見公車接送孩子。每年8月底9月初大學生入學時,大學門前車水馬龍,絕大多數是公車。有的不遠萬里動用公車接送子女上學。結婚用公車雖是明令禁止的,但結婚的盛典上到處都能看到披紅掛綠的公車,並且,花樣百出地將牌照上用「百年好合」四個大字取代了車牌號。領導走親訪友、釣魚、旅遊、掃墓動用公車已習以為常。購車不招標吃回扣,修理保養汽車名堂又多。據查個人私車桑塔納10萬公里之內平均年修理費3500元,而同樣是公車就要用2萬多元,後者是前者的6倍。司機少加油、多開票,修理費弄虛作假、虛報冒領也屢見不鮮。

公車切斷了官員與民眾的聯繫

由於官員們出門都坐在車裡,民眾的疾苦、工人現狀、農民的現狀就成了另一個世界的了,公車的普及,使大多數官員下基層「晴蜓點水」,「坐車觀花」,沒小車更是不出門。正像有些官員們自己說的一樣:「公車不僅使財政負擔日趨沉重、編製隊伍愈來愈龐大,還成了滋生腐敗最嚴重的溫床。」

2004年4月27日

(大紀元首發)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專欄】曾仁全:生產富豪的溫床
【專欄】曾仁全:探索中國財政的黑洞(1)
曾仁全:院牆、國門與偷渡潮
曾仁全:有感於保護富豪的修憲條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