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過熱還是投資過熱?

標籤:

【大紀元5月11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楊明報導)一位著名經濟學家表示,中國經濟發展並非過熱,問題的關鍵在於經濟結構中的某些方面過度投資,致使某些行業重複建設,造成浪費,難以維持經濟的持續發展。因此,急需提高投資效率,擴大消費在經濟中的作用,改革銀行體制,讓市場供求關係決定利率,制定相對比較靈活的匯率體制,放寬資本流動,加大國有企業改革的力度。

*中國經濟降溫影響全球*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經濟發展是否過熱的問題再度引起經濟學界的密切關注。西方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給過熱的中國經濟降溫將對全球產生影響。

雷曼兄弟證券亞洲首席資深經濟學家蘇巴拉曼說,雖然中國的GDP僅佔全球GDP總量的百分之四左右,但佔全球GDP增長部份的百分之十三。 中國原材料的消費量佔世界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四十之間。中國經濟發展放緩勢必導致原材料供過於求,價格大幅度下滑。

摩根斯坦利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羅奇說,絕對不能小看中國經濟放慢給全球帶來的影響。他說,如果中國經濟“打噴嚏”,亞洲乃至世界其它國家都可能“感冒”。

*謀求軟著陸*

中國總理溫家寶最近一再表示,中國政府已經認識到經濟過熱可能帶來的威脅,將採取行動減慢經濟增長速度,確保中國經濟發展的“軟著陸”。為了給過熱的中國經濟降溫,中國國務院最近發布通知說,要在全國範圍內對包括商用辦公樓、高爾夫球場、購物中心等投資項目進行大檢查,並凍結鋼鐵、鋁、水泥新建項目的審批,以遏制“有害”和“重複”的建設和投資。

雷曼兄弟證券最近發表的一份經濟報告說,中國經濟發展的調整如果沒有達到“軟著陸”的預期設想,出現“硬著陸”,亞洲新興市場經濟GDP增長將下降三個百分點,日本將下滑零點五個百分點,嚴重影響脆弱的日本經濟的復甦。

*黃益平:結構性投資是主要問題*

不過,花旗集團大中華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博士認為,中國經濟發展中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結構性的投資問題,而不是經濟過熱。他說,現在中國經濟增長在百分之九到十之間,雖說這一發展速度不低,但在過去二十到二十五年裡,中國的經濟發展年平均增長率在百分之九左右。他說,90年代初的經濟增長率為百分之十二甚至更高,就此來看,目前的增長速度並非過熱,而且作為經濟過熱衡量指標的通貨膨脹率相對也不高,沒有出現94年、95年時的超過百分之二十的通貨膨脹水平。

他說:“中國經濟並沒有過熱,我們一直覺得中國經濟的問題是過度投資的問題。從消費的增長速度來看,還是一直比較低。經濟當中所出現的主要的問題是結構的問題,而不是總體的過熱的問題。”

*硬著陸將有廣泛負面作用*

黃益平說,中國經濟的投資過度造成近年來對原材料的需求甚高,價格大幅度上漲。他說,如果中國控制投資增長,壓縮投資規模,勢必造成對基本原材料的需求放緩,直接影響原材料供應地區和國家。他說,如果中國經濟的宏觀調整能實現軟著陸,不出現大幅度的下跌或滑坡,從整體上對中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影響不會太大。但是,如果中國經濟的調整出現硬著陸,經濟增長速度下半年跌破百分之三到四以下,投資增長和消費需求大幅度下降,將會對很多亞洲國家和地區產生負面作用。

黃益平說:“對於大多數亞洲國家來說,我們自己的測算認為,如果中國的經濟放緩一個百分點,其它亞洲經濟一般平均來看,他們要放緩零點一到零點二個百分點。”

*經濟總量和材料消耗量比例失衡*

黃益平說,目前還很難預測中國經濟放緩對全球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為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所佔的經濟總量還不夠大,但中國經濟放緩肯定會對某些行業、某些市場、某些經濟領域產生某種程度的影響。他說,雖然中國的經濟總量只佔世界的百分之五左右,卻消費世界鋼材的大約百分之二十五,氧化鋁的百分之三十,水泥則在百分之三十五以上。這種經濟總量和原材料消耗量比例嚴重失衡的情況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

*可持續發展最關鍵*

黃益平認為,中國經濟長遠發展最關鍵的一點應立足於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而不是對環境和社會造成危害的短期行為、重複建設和浪費資源。 他說:“下一步怎樣做,最關鍵的一點是要提高投資的效率,提高消費在經濟中的作用,要改革銀行的體系,使銀行更加有效率,更加積極追求較高的投資回報的機會,需要有一個相對由市場決定的利率,需要相對比較靈活的匯率體制和相對放寬的資本流動。 國有企業進一步的改革,也成為下一步能不能長期保持中國的高速增長,能不能持續下去的一個重要的關鍵因素。”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竹中平藏指全球股市挫跌反應美國利率前景
中國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將影響經濟穩定
上海考慮將電腦病毒視為新致災源
古巴異議人士譴責美國推翻卡斯楚計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