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食堂師傅托福考630 即將取得北大本科文憑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5月15日訊】托福滿分670分,清華高材生考過600分也不易,可一個每天三頓為清華學子切菜賣飯的農民工,頭回上場就爆出冷門——

據<<北京日報>>5月14日報導﹐在清華食堂切菜賣飯的張立勇今年29歲,做農民工10年,如今即將拿到北大國際貿易專業大本文憑。

張立勇和千千萬萬農家子弟一樣,做過考大學“跳農門”的夢。但高二時,望著四處漏雨的土坯房,望著終日為他和妹妹的學費而發愁的父母,他作出了一個小男子漢的決定:中斷學業,出外打工去。

他南下廣州後不久進入一家中外合資的玩具廠,這裏的玩具都銷往國外。定單是英文的,紙箱上的字是英文的,標的尺寸也是英文的。弄不懂這些外國字,玩具的尺寸、顏色、填充物要多少等,都無法確定,更無從下手。

張立勇從帆布包里掏出了高中英語課本,又買來英語詞典當助手,對照著包裝箱上的英文,一個個蹦出漢字。每弄懂一個英語單詞,他都像喝了蜜一樣,對英語的興趣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1996年6月7日,在叔叔的幫助下,21歲的張立勇來到了清華大學第15食堂當一名切菜工。

把清華園轉了個遍後,他想明白了一個問題:貧富不能選擇,可好學與懶做全在自己。他暗下決心,要做一個勤奮好學的年輕人,要配得上清華。

張立勇將自己感興趣的英語作為突破口,開始了自學。但自學的艱難,他始料未及。月薪微薄,他請不起老師,一台舊收音機成了他的先生。他每天早上4時多起床,菜墩前、窗口前要站上八九個小時,一天下來,腰酸腿軟,人困馬乏,沒看上幾頁,眼睛就睜不開了。這麼下去怎麼行。後來,小張發現喝燙水治瞌睡。每一次看書前,他就先灌滿一壺開水,故意把舌頭燙得鑽心痛,以此驅散瞌睡蟲。

8年了,他天天堅持按時間表的安排走。打牌、看電視等等愛好都讓位學英語了。寒冬腊月,沒有暖氣,他圍著爐子看著書。酷暑炎夏,蚊子嗡嗡,他搖著扇子寫著字。後來,教學樓裏的公共教室多了一位農民工。第一次去教室看書,他生怕被學生認出來。去的次數多了,他逐漸融入了清華學子群體。看了大半年英語教材,聽了大半年英語磁帶,自我感覺挺好,可在人前就是張不開嘴。

清華、北大、人大的英語角,從此多了一位農民工。8年了,他幾乎每周堅持去一次。他大聲問候每一個熟悉或不熟悉的中國人和外國人,大膽與他們海闊天空地交談。那些曾經死板甚至毫無關聯的單詞和句子,在他嘴裏流淌出來。英語口語和聽力也在不經意間從量變到了質變。

他說:“學英語就像刷牙一樣,成了我的一种習慣。刷牙時首先要把嘴張開,然後再用牙刷和牙膏刷牙。學英語也得張嘴。”

許多人問過他同樣的問題,怎麼能把英語學得那麼好。張立勇說,除了嚴格按英語時間表學,除了大膽張嘴說英語,還要知道:北京城是移動的英語詞典,處處留心皆英語。  

每一塊廣告牌,每一個指路標志,每一個飯店名稱,每一個地鐵站口,只要有英文,他就記。甚至泡一袋方便面,他也能學5個單詞:鹽、糖、味精、脫水菜、調味包。滴水穿石。英語大廈就在這一塊一塊磚中砌起來了。

很快,張立勇參加了當年的托福考試。成績下來,是630分。可奇怪的是,他沒有去申請留學,原來考試只為檢驗學英語的成果。清華學子折服了。一時間,在水木清華BBS上,關於張立勇的話題成了熱點。清華學生將他比作《天龍八部》中那位深藏不露的少林寺“掃地僧”:“要說還是咱清華臥虎藏龍。少林有掃地僧 ,咱們清華有”饅頭神“,都一樣地驚世駭俗。”

觸類旁通的張立勇,又到北京大學成人教育學院讀了3年的國際貿易專業,拿下了大專文憑。金融、貿易、國際商法,枯燥難學的專業課,他硬是一門一門啃了下來,而最難的當屬微積分,他可是連高中數學都沒有學全呢,但他也拿下了。

他還自學了計算機課程,廣泛閱讀與新聞採訪有關的專業書。去年下半年,張立勇開始寫一本關於如何學習英語的書,書名暫定為《自學英語——勇敢者的遊戲》。現在,書稿已經完成過半,有幾家出版社找他商討出書事宜。

長得帥帥氣氣的張立勇說,他的打算是幾個月後拿下北大國際貿易專業本科文憑,圓一個遲到10年的大學夢,然後考慮出國開開眼界。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他相信肯定能找到更適合自己的人生舞台。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楊銀波:張林訪談錄
徘徊就業和再升學者  最好先在職場卡位
鄧建國將到清華讀CEO  宣布要复出影視圈
“炒作時代已經結束” 鄧建國難以承受被炒之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