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湖南省常寧市的「三窮幹部」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5月21日訊】湖南省常寧市是個城鄉人口不過40萬,經濟落後的縣級市.這片土地上的農民世代靠種田耕地度日,現入不抵出,90%農民下廣東打工.家庭主要的經濟來源是靠子女在外打工賺錢,生活苦.。這個縣財政歷年累計負債已數億.2003年市本級財政總收入15487萬元,扣除應繳省和中央3110萬外,支出23297萬元,收支兩抵赤字7810萬。

這裡的官卻多.官多擾民嚴重.百姓出錢請打手打自己,還搶自己的飯碗.奇聞,卻又實在。官多無事可做,有事也沒人做,大家玩,全縣一賭場。不但家裏賭,辦公室照賭,社會上牌館林立,有的有權勢的幹部在自己家裏設牌館,開車到居民家捉人禁賭,實際把賭徒趕到自己家去賭.幹部下鄉一到村幹部家就擺賭場,工農商學都來賭,事不做,而且破壞社會治安.遍地是官商.機關單位前門臨街都打洞,出租舖面、樓房,這是普遍的,或出租單位牌子讓他人經商,或乾脆自己經商:我們這邊就有甚麼「檢察官之家」、「警官之家」、文化局的「娛樂之家」、財政局的「宜城賓館」、教育局的「教工之家」,農業局賣農資。黨委政府也有以權賣官,或靠賣法.一個小小縣城,僅一個交通管理所就有180多大蓋帽到街上查車收費,煤炭局幾十人在道口攔煤車收費。黨政機關很多取證都收費,自己機關轄下有利可圖的單位向上進貢等等說不清的尋租,幾乎沒有單位不撈錢的。資源成本是國家的:房屋、設備、用車、辦公費、出差費等等,都是政府的,各人撈取的錢就給本單位的人員自己享受。這是不是腐敗?

這種人謂之為「三窮幹部」:出生於賤文時代,謂之「文窮」;成長於文革時期,馬列主義早已霧裡看花,談愛國,屈原、文天祥不知何許人也,傳統道德早被破四舊破得精光,謂之「道窮」;改革一來,打開西方窗戶,照到自己的窮像,感到老一輩,力沒少下,汗沒少流,苦沒少吃,忠沒少效,天光看魚簍,只有幾點蝦公細魚,囊中羞澀,謂之「財窮」。那種原始資本積累的殘酷、暴發心態畢露。

為了節省篇幅,開門見山,就從一個縣級市的機構中一些個案來談:

例一:教育局系統:

現有正副局長9人。本機關員工百餘人。局裡機構:教育督導室、紀檢組、工會、辦公室、人事股、計財股、普教股、成教股、職教股、招生辦、教研室、電化器材室、師訓股、法制股等14個股。下屬機構:教育服務部、基建隊、印刷廠。特別是各學區機構,還是五十年代的原形,早已不適用今天,那是五十年代為了管知識份子方便,一個公社設一個學區,專管這片地方中、小學的人、財、物。學區人員大多數是不能上講壇的人,卻比中、小學校長的權力要大得多。近來鄉下生源越來越少,某鄉三村小學並成一,也才是90多學生,一班多者二十多,少者七八人,富余兩校的幾十教職員工,有關係的居家休息,工資照拿,沒關係的自己謀生,還要上繳一些錢給學區。這樣的學區,存在只有百害而無一利。某某市鄉學區23個,每區4—8人,就有100多。還有只拿錢不做事員工約300多人。

例二、農林水利牧系統:

縣級市水利電力局共有幹部90多人.有局長1名、書記1、副局長6名,副局級(紀檢書記、婦聯、工會)3人、技術幹部10人、正副主任科員5人、高工1人。加上7個股室正副股,官佔了半多。開支屬市財政養著。不夠便向下屬單位索取。下屬單位9個。員工上千多人。大的有400多,小的也有30餘名。你說是企業,大點的單位一把手還是市常委管,股長們則屬水電局管,錢則要上繳些給局裡。

例三:建設局:

現狀:局機關:正副局長5人,紀檢、工會、婦聯共3人。股室幹部14人,辦事員7人,退二線12人,合計41人。另退休8人。下轄機構及幹部:

1、城市監察隊.正副隊長5、股室幹部10人,(事業)

2、環衛所:正副所長6、股室幹部17。(員工100人以上)(事業)

3、規劃局:局長1、股室幹部4人(事業)

4、鄉鎮建設所:幹部22人,(搞鄉鎮規劃)(事業)

5、松柏鎮城建辦:幹部10人(事業)

6、園林管理處:正副主任5、股室幹部7人,工人約200人。(事業)

僅僅一個直徑不到一華里的公園就有職工150人。工資發不出,只發點生活費,回去休閒,有事時再請臨時工做。

7、自來水公司:正副經理9、股室幹部13人。工人約200多。(事業單位,企業管理)

8、市政處:正副主任4、股室幹部1人。(專管路燈、街道小修補)(事業單位,企業管理)

9、檔案館:幹部2人(事業單位企業管理)

10、村鎮辦:幹部6人(事業單位企業管理)

11、設計院:4人。(事業單位企業管理)

12、建工局:局長3、股室幹部11人(企業)

13、城市開發公司:正副經理3、股室幹部16人,職工100多人。(企業)

14、市政公司:正副經理5、股室幹部5人。(城市街道建設)(企業)

15、建築公司:正副經理10、股室幹部10人。(企業)

16、燃氣辦:幹部3人(企業)

合計單位16個,幹部87人,工人不清。

例四:商業總公司:原下轄七大公司,(百紡、食品、副食品、工業品、日雜、服務現都已沒了,自應隨之撒銷。供銷社系統:下屬公司、工廠及分社,早已名存實亡,改制後,名也沒了,理應隨之撒銷。財委:商業、供銷社都沒了,財委自應撤銷。

例五:經貿委:

下屬企業管理局、國有廠礦工業基本沒了,自應隨之撤銷。

例六:煤炭局:

原是專管煤炭的生產、安全、管理、營銷任務。小煤礦都已停產,地級市屬一個國有煤礦,生產、安全、營銷有他們自己管。煤炭局有個名目,凡是過境煤車,欄路收取10元一車,前些年每年能收幾百萬,市財政還分了大部份,近幾年少了,一年只收幾十萬,便成102;煤炭局幾十人的唯一開支,這種一不生產,二不管理,只是欄路收費,養活幾十人的項目,本應早該取消了。

例七:財政局、國稅局、地稅局、鄉財稅所:

現狀:財政局裡現有員工130名,12個股室,正副局長6人。局裡還設有三個副局級的局:有農稅局、財政監督局、非稅管理局。近幾年有些金費來源不景氣的局一把手寧願不當,擠到財政局掛個副局級主任科員。財政局按23鄉鎮各設鄉鎮財稅所。大約有300多人。藍江鄉才近三萬人,30多個村,光鄉財稅所一個機構就有30多人,一村一稅員了。一市的收稅機構:國稅局、地稅局、財政局三個單位就各有百多人,各個鄉鎮都有徵稅機構又約有四百多人。簡法:撤消鄉財政所,統一由局裡派員征收,財政局局裡現有人數應該裁減80%,國地、稅局應裁減70%

例八:糧食局系統

原來在全市機構最多,人員最多。下屬有糧店、碾米廠、搾油廠、飼料廠、養豬場、加工廠、運輸隊,星羅棋布鄉鎮的糧站、糧庫。員工千多人。經費主要來源是國家管,本應是市場行業,成為社會公用事業了。改革開放後,國家收糧、賣糧少了,絕大部份機構破了,停了,絕大部職工下崗了。本市供糧幾乎都是到市場上與農民或商民在市場上交易了。精簡辦法:政企徹底分開,除稍留三、五人管糧政外,除留國有糧庫需要保存者外,其餘全部下放民營。

例九:文化局、新聞出版局。

下屬文物管理局,文化市場管理所。下屬各地設的許多文化站,文化站就有百多人。局站已有二百多人。另外還轄有市文化館、市圖書館、常寧劇院。現在這些單位成為可有可無,由於經濟沒有發展到必要不可地步,因此並沒;起多少作用,有的甚至不如不設。現在他們忙於撈錢吃飯:或房屋出租,或辦舞廳、茶社,或執法收費,真正全市有益文化活動並沒做甚麼。真正群眾的文化活動絕大多數都是群眾自發地搞起來的。有個常寧歌舞劇團,從開國以來就成立了,幾十名員工,全由政府包養著,以後包不來,就定額包干,一年定六七萬元。現在一年難得搞一次中國新年文藝聯歡晚會活動。比社會上的文藝活動還不如,這種單位早就該取消了。建議將劇院賣給他們抵斷工齡。市文化館,除了自己利用館裡設備辦個幼兒園抓現金外,實在無事可做了。甘願將設備抵賣以買斷工齡。衛生、體兩局,基本與文化局情況相似,可以三局並為局。文聯劃出民間社團。各種文學、書法、繪畫、歌唱等協會,現在都是社會各自搞起來的,但也還沒到需要一個文聯組織的程度。真到需要時,那就是說有人養文聯組織的時候了。

衛生局下管各醫院,城市內的醫院、防疫站,基本無需衛生局管,各鄉的衛生院除設在城鎮者尚在生存外,余皆早已無人買單而空空。人民公社計劃經濟時,村裡就有赤腳醫生,隨便找個能識幾個字的人就叫他當醫生,加以患者無錢,本應否定。改革開放一來,早已壇花一現。村醫院,原用行政管理法,優劣不分,一旦改革,能者有了自由活動空間,自己獨行,病人也願意找他,或者到城市裡去了,鄉村村民手頭也多了點錢,為了病快點好,也自願往高處的城市走。這就是市場經濟的作用哩!衛生局補貼部份也無濟於世。醫生並沒失業,自己看病收的錢;往自己腰包放,或者個體自發辦起來了。這就是需要與可能結合,需要與實際結合。人為糾合,好心一片,終難有成。所謂公費醫療,城市職工辦了五十餘年,至今還是有的享受了,有的還沒有享受。享受了的也還有不公之狀。可憐有的專家學者以及一些城市裡的好心人,對於鄉村;民呼喊給農民以公費醫療待遇,精神可佳一片而已。

例十:科技局、技術質量監督局、環保局三局,

都是改革開放後設立的,初還是一個股級機構計量所,以後層峰要求上下對口,繼而分設科技監督局、環保局,再而科技、質量監督二局才又分設。常寧這塊地方,至今有多少煙囪?凡事不應該強求各地一律、上下一律,這樣的縣還是三局合一為好。

例十一:市老幹部局:

原來3個幹部管90來位離休老幹部而設。離休幹部只有少無增了,現在只剩70多位,老幹部局人員卻彪增到15位,有5位局長,全局幹部人平分管五個老干。現在兼管了百多副處級退休幹部。也只是一月組織學習一次。市政府裡還設了個老齡委,基本就沒事可幹。合於組織部,設三位幹部專管。

例十二:市黨校

有17位幹部,房子一大片,人稱管房幹部。每年約短期培訓一、二期幹部,每次約幾十到一二百人。幾天到一、二月,利用時間不到一年的四分之一。其餘時間,就由黨校自己抓現金了。或辦電腦培訓班,或辦成人大專班。房屋設備、師資工薪、辦公費用卻是政府照付。

例十三:黨史辦、縣誌辦

兩塊牌子,由分而合成一套人馬,但還是政府、市委分居兩地,文史委還在政協。一個人一件事分三處寫,寫不全一個人一件事。建議三套班子合併成一個辦,統歸政府管。現在的十多人只留三個就足夠了。需要寫市志的大型項目,也是幾十年一次,反正還是分由各局分寫,至於需寫的專題,可以向社會招標承包寫。

例十四:工商聯合會,本是由工商業戶按各自需要而成立,可是這個會反成了政府一個行政機關,上不佔天,下不佔地的空空局,應從政府機構中裁撤。由社會自由組合。

例十五:郵、電分開後,隨著形式的發展,郵政局業務已減少百分之八十多了,還新建一座大樓有三分之二在空閒著,局裡反而增到百多人,下面還設有一批郵政分局。常寧自古至今是全國的一個二等縣級市,僅此一項,每年要政府補貼200多萬,養了一批閒人,懶人。鄉下絕大多數是設郵政代辦所或點。包給他們辦。建議郵政局裁減90%,鄉郵統統承包給社會個人代辦。成本大大降低,工效還高得多。

例十六:金融系統

一個一個小小縣城,竟然人民、工商、農業、中國、建設、農業發展等六大銀行齊設,還加個遍佈城鄉的信用社。只要是金融業,房子設備就是最好的,員工福利待遇就是數一不二的,這是個極大地浪費。建議只設一個農業銀行,一個信用社就足夠了。

暫時寫到這裡,也很不全面,但可以參考類推,其它機構可類推。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國民黨:人事精簡案將與黨工溝通
李應元:大選司法驗票要講究證據 尊重法治
劉衡:我到了「牛鬼蛇神」的世界
美軍將領為虐囚醜聞向伊拉克人道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