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長廊

中國繪畫藝術:五代及宋遼金時期繪畫藝術(上)

五代及宋遼金時期,中國繪畫藝術進一步成熟和完備,特別是宋朝,成為中國古代繪畫的鼎盛時期。文人學士把書畫視為高雅的精神活動和文化素養,並對繪畫提出鮮明的審美標準,在創作和理論上都開始形成獨特體系。社會、宮廷、文人士大夫之間的繪畫創作各具特色而又互相影響,使宋代繪畫在內容、形式、技巧諸方面都出現群彩紛呈、多方發展的局面。

宋代繪畫題材較唐代有很大擴展,人物畫中宗教寺觀壁畫雖仍具一定規模,特別是道教繪畫由於宋王朝對道教的提倡而有所發展,但石窟藝術已呈明顯衰退之勢,寺觀壁畫中為適應市民趣味,描繪生活形象及熱鬧場面的內容佔了重要位置。山水畫在唐、五代的基礎上朝著廣度和深度發展,名師巨匠輩出,成為後世楷模。經史題材的人物畫流行於時。但人物故事畫和風俗畫得到了高度發展。肖像畫已普及於社會上。版畫除佛教經卷圖像外,還用於經史著作,如《烈女傳》等,科技書籍如《營造法式》等及圖譜、畫譜如《梅花喜神譜》的插圖,並已有獨幅版畫出現。尤其是以雕版印刷年節需要的年畫,更使版畫普及深入民間。

顧閎中 韓熙載夜宴圖卷



  

五代時期山水畫發展最為顯著,五代時中原地區的荊浩、關仝,江南地區的董源、巨然分別以不同的筆墨技巧塑造了不同地區的山水畫,風格各異,對後世山水畫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宋代山水畫家輩出,各有專長和創造,北宋李成的塞林平遠,范寬的崇山峻嶺和雪景,許道寧的林木野水,郭熙描繪四時朝暮、風雨明晦的細微變化,惠崇、趙令穰的抒情小景,米芾、米友仁父子的雲山墨戲,李唐、馬遠、夏圭高度剪裁而富有詩意的山水反映了山水畫藝術的不斷變革和發展,並與劉松年共稱南宋四家。

  

花鳥畫也有著長足的發展,五代時江南徐熙的田園花果和西蜀黃筌的奇花異鳥分別具有野逸和富貴兩種不同風格。北宋趙昌的設色折技花卉,易元吉的猿猴,崔白的敗荷鳧雁,趙孟堅的水仙、以趙佶為代表的院體花鳥畫都具有高度水平;南宋梁楷、法常的花鳥畫已開水墨寫意之先導。文人學士中流行的蘇軾的古木怪石,文同的墨竹,仲仁、揚無咎的墨梅,墨花、墨禽更著重表現主觀情趣,與民間畫工及宮廷花鳥畫的高度寫實、刻畫入微的畫風迥然不同。北宋李公麟又在純用墨線勾染的白描手法上作出貢獻,一些畫家在寫意人物花鳥上也進行了嚐試,豐富了繪畫的形式和表現技巧。宮廷及陵墓也繪有墓室壁畫及寺觀壁畫,創作了富有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的繪畫作品。遼金地區的文人士大夫繪畫在北宋文人畫傳統基礎上加以發展,對元代文人畫有著直接的影響。

──轉自《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