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與黑猩猩DNA差異有助開發治療愛滋藥物

標籤:

【大紀元5月26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六日電)德國、日本、中國、南韓等國科學家,研究人與黑猩猩的基因,透過對黑猩猩第二十二號染色體和人類第二十一號染色體的比較分析,發現兩者序列差異,即單個鹼基差異是百分之一點四四。這項發現顯示,人類進化過程的複雜程度超過原先的估計,這項研究也有助於開發治療愛滋病的藥物。

據新華社自上海報導,中國大陸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今天宣布,這項人與黑猩猩基因比較的重大成果,是由德國、日本、中國、韓國等國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協作組共同取得。

中國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研究人員指出,黑猩猩是人類最近的親戚,兩者從五、六百萬年前開始分化。黑猩猩與人類的比較基因組學研究,是人類進一步揭開自身基因組基本特點和進化規律的新起點。

而之所以選擇黑猩猩的二十二號染色體進行測序,是因為目前對人類二十一號染色體的研究最透徹,而且已知人類許多重要疾病的基因,如先天智力不足型疾病,就存在於二十一號染色體中。

報導說,國際協作組經過三年研究,完成了黑猩猩第二十二號染色體長臂的測序,共獲得三千三百多萬個鹼基序列,測序精確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八。

科學家把黑猩猩第二十二號染色體和人類第二十一號染色體作比較,發現兩者間DNA片段的插入和缺失為六萬八千個。它們導致人的二十一號染色體長度,比黑猩猩二十二號染色體多四十萬個鹼基對。

其中有一部分黑猩猩缺失DNA片段,在人類基因序列中相當集中。科學家分析,人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可能擁有更長的染色體,這有助於科學家進一步了解人的認知、思維等神經高級活動。

報導說,國際協作組同時對兩百三十一個表達基因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百分之八十三的基因產生了蛋白質序列變化,其中有四十七個蛋白質的序列變化可引起明顯的結構改變,有些基因變化後可能喪失原有的功能。

研究還發現,有二十一個基因在人和黑猩猩的腦和肝臟的表達有一點五至十倍的明顯差異。研究人員指出,這些差異可能與兩者的生物特性和對某些疾病的易感性有關。

而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人類的一些複雜疾病,如愛滋病、瘧疾、C型肝炎等,黑猩猩在感染這些病毒後卻不易發病。在這方面,有關的發現,將有利於人類進一步研究這些疾病的發生機制及開發新藥物。經由這次研究,科學家第一次在染色體水平上獲得了人與黑猩猩的序列對照圖。二十七日出版的國際權威學術刊物「自然」雜誌,將發表這項重大研究的論文。

相關新聞
疾管局反駁大陸照顧台灣是緣木求魚,強調我國加入WHO有正當性
U2主唱波諾 讚揚加拿大總理協助對抗愛滋努力
河南愛滋病患擬控告北京地壇醫院
報告指出  辛巴威51%囚犯感染愛滋病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