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散文

在英國公司打工

【大紀元5月6日訊】我很喜歡我打工的這家英國公司,因為它的簡單和單純。我沒在中國的公司裏工作過,不過聽說會有我應接不暇的人際。英國公司則不然。人情當然會有,但不會起什麼決定性的作用。朋友的產品不合格,品質管理員照樣會挑出來。 這樣工作很輕鬆,因為英語的基本意思表達對了就可以暢行無阻,不用非得揣摩老闆或同事的話外音。

這是家電子產品設計公司。自己設計出高科技產品,但不自己製造,而是授權給其他的公司,人家每賣出一個它收多少錢。技術老闆永遠是精力充沛的。他總是喝濃咖啡, 眼光銳利,說話快,給人感覺思路也和說話一樣快。很實幹, 有時在公司一幹到天明,有一種「士兵都倒下了我還要往前衝」的決心。他開大排氣量的BMW,而且開高速公路總是很清楚測速器在那裏,從來不被抓到。 有一陣子我喜歡看電子設計相關的理論書籍不喜歡實幹,他說,「大多人在尋找人生的理論,但人生沒有理論。 我追隨實踐經驗, 所以我現在有很多專利, 其中沒有一個是書裏能學到的。」後半句當然是催我別看書好好幹活,但前半句卻讓我有些醒悟。人往往書讀多了就喜歡找規律,想找到規律了再做事情。可是很多事情是作為一個常人根本就無法找到規律的。 結果很多人在修改人生理論的過程中浪費了一生,什麼都沒有做成。

當我按照他的話去做,發現很有道理。學術中的理論都是事先設定理想環境,然後在種種條件的制約下總結出什麼理論—用在實踐中還有很大距離。做產品的工程師,應該強迫自己面對不完美的現實環境。學術領域可能很舒服,因為一切都是可預知的,都有理論支持。產品則不然。現實中會發生什麼沒有人能總結出來,但一個產品要在各種環境下都可以工作。人的一生也是這樣。如果不修煉,一個人不可能找到能夠處理各種事情的理論。 很多人從小就開始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並隨著成長逐漸修改,到老也沒修改完善。這樣的話就不如培養一下向上的激情,然後用他來導引自己去做喜歡做的事情,用以慰籍或無視本來痛苦的一生。

另一個老闆喜歡給人倒茶。每人一杯,加糖加奶,送茶的時候還找個茬子逗逗你。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和他聊天,他說,「我們雇用工程師不是用來挖坑,而是要你們頭腦中的設計,所以我不能用鞭子打你們,而是要哄你們高高興興的,這樣你們才能給我好好幹活。」

有道理!@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