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肆虐 突顯中國陸源污染嚴重

標籤:

【大紀元6月20日訊】“在 8000 平方公里的海面上,爬行著數條呈‘Z’字形的暗紅長龍,火焰形狀的觸鬚交織成蛛網狀。這不是科幻小說中的海底火山爆發,而是中國浙江舟山附近海域持續了近一個月的特大赤潮。” 這是中國官方新聞描述今年5月,浙江舟山附近海域發生的面積約8000-10000平方公里的特大赤潮。

6月﹐中國海監飛機和船舶最近在渤海海域發現大面積有毒赤潮,新華社說這是自一九九八年以來在渤海發生的面積最廣的一次赤潮……

報導說,2000~2003 年,中國近海赤潮的發生有增加的趨勢,共發現赤潮 304 次,其中,東海增加的趨勢比較明顯,渤海則呈下降趨勢。據中國官方數字顯示,20 世紀 90 年代,中國近海赤潮平均每年發生 20 多起,到 2002 年,這一數字上升為 79 次,2003 年更達 119 次。

中國專家認為,由海水富營養化引發的赤潮災害只是中國近年來海洋污染造成的後果之一。陸源污染是中國海洋污染的罪魁禍首。其總量占到海洋污染物總量的 90%,其餘 10% 來自近岸養殖、海上航運、海上石油天然氣開發以及海上傾廢活動。

人類過量消耗自然資源依然是海洋污染的最直接的原因。例如長江,其流域遍及中國三分之一陸域,匯集了人類活動所產生的各種污染物質流入東海。中國近岸海域環境監測中心站專家說,長江口排放的污染負荷占東海污染負荷的68.4%。加上上海市每年約20億噸污水進入長江口及杭州灣,浙江省境內的七大水系的污染物也流入東海,東海已經不堪重負了。

1999年中國沿岸和近海共發現赤潮16次,發現赤潮較多的沿岸海域有:廣東省6次,山東省4次,遼寧省3次。

據不完全統計,2000年5月到10月中國海域共發現赤潮28起。其中渤海7起(面積近2000平方公里)、黃海4起(面積800平方公里)、東海11起(面積7800平方公里)、南海6起(面積近50平方公里),東海發生赤潮的次數和面積明顯增加。發生赤潮較多的為浙江省(7次)、廣東省(6次)、遼寧省(6次)。

2001年,中國海域赤潮發生次數增多、發生時間提前、影響範圍擴大。 全年共發現赤潮77次,累計面積達15,000平方公里。各海區中,渤海發現赤潮20次,黃海發現8次,東海發現34次,南海發現15次。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赤潮發現次數分別為:遼甯17次、河北2次、天津2次、山東3次、江蘇4次、浙江26次、上海2次、福建6次、廣東14次、海南1次。

2002年中國海域共發生赤潮79次,其中渤海13次,黃海4次,東海51次,南海11次,累計面積超過10,000平方公里。 2002年赤潮發現次數與2001年相比,東海增加17次,渤海減少7次,黃海減少4次,南海減少4次。赤潮造成的災害損失顯著降低,但有毒赤潮的發現次數略有增加。

2003年中國海域共發現赤潮119次,其中渤海12次,黃海5次,東海86次,南海16次,累計面積約14,550平方公里。赤潮發現次數較上年增加40次,其中東海增加35次,南海增加5次,黃海增加1次,渤海減少1次。2003年記錄到4起持續時間長達15天以上的赤潮;記錄到赤潮優勢藻種28種。赤潮造成的經濟損失較上年有所增加。  

赤潮會影響魚類的生存,由於赤潮藻類本身帶毒從而威脅人類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赤潮的頻發警示了中國海洋生態系統的惡化。目前海洋生態遭到破壞。濱海濕地喪失,紅樹林和珊瑚礁生長環境被破壞。海洋珍稀物種減少,中華白海豚數量驟減,斑海豹、寬吻 海豚、江豚、克氏海馬等國家保護動物遭到過度捕撈。

參考資料:
中國環境新聞
“赤潮,海洋污染的紅燈”
“關於天災與人的一些探討” Gene Lee 2004年台灣“未來科學與文化研討會”(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浙江舟山附近海域發生重大赤潮災害
中國舟山發生嚴重赤潮 毒素危及水產品
中國東海赤潮和食品安全
昝愛宗:赤潮頻繁侵害 誰是「罪魁禍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