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參與AMS計畫 台灣中科院揚威國際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許紹軒╱台北報導〕台灣軍方科技研發能力備受國際肯定,不僅衝出亞洲、更已飛上太空。
 
  由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丁肇中主持的反物質磁譜儀(AMS )太空科學研究計畫,邀請各國團隊參與,台灣中科院展現驚人電子模組科技實力,不但在第一階段計畫以無故障的高可靠度,擊敗意大利團隊所研製模組,目前進行的第二階段計畫,進度更是領先其他國家團隊,給外國人不小壓力。

  據指出,由於中科院表現突出,白宮副科技顧問Dr. Kathie Olsen 還特別寫信給丁肇中與國防部高層首長,盛讚台灣團隊卓越貢獻,是國際科學研究計畫的最佳典範。

  丁肇中說,這次計畫研發成功的「超導磁鐵」新科技,將直接影響美國火星載人任務成敗。

  丁肇中說,AMS計畫是要尋找宇宙的「反物質」與「暗物質」,等於是尋找宇宙的起源,由於計畫相當龐大,必須由國際團隊一起參與,當時他一開始就打算把計畫中最重要的「頭腦」,也就是微處理器,讓台灣中科院來研發生產,掌握整個計畫的靈魂。

  為何堅持要中科院來做?丁肇中說,他幼時在台灣成長,當時就知道台灣中科院的科學實力很好,因此一有這個國際科學計畫的機會,他就想要讓台灣來做,當時受到美國政府以經費昂貴、應該找可靠度高的國家承製為由反對,為了此事他與多位美國官員磋商,最後與NASA首席工程師談了許久,最後以「我是計畫主持人,一切成敗我負責」的理由說服美國人。

  中科院為此在電子系統研究所下成立「反物質磁譜儀計畫室」,負責研發製作觸發與數據蒐取系統電子組件、設計製造高速資料處理器。

  計畫室主任林玉蘭說,中科院研發的六百五十個微處理器,比美國NASA的電子儀器系統要快上十倍,只經過二次測試就通過NASA的太空產品測試,八十七年6月2日安置在美國「發現者號」太空梭,進行第一階段的任務。

  為期十天的任務圓滿結束,中科院研製的電子模組返回地面,經過各種測試後,所有功能一切良好,同一時間也登上太空的意大利模組裝備卻出現錯誤而宣告失敗。丁肇中說,中科院的科技實力,至此獲得國際肯定,第二階段的計畫中,磁譜儀必須長期放在國際聯合太空站上,電子模組的研發生產全部交給中科院研發生產,並同時承接德國、意大利與瑞士所設計的電子模組的生產。

  由於中科院強大的科研實力讓國際刮目相看,白宮副科技顧問Dr. Kathie Olsen寫信讚揚台灣的貢獻,在這封信中指出,「AMS計畫是NASA最受矚目與深具意義的計畫,非常高興台灣團隊設計研發的電子設備通過工程發展的驗證,也反映出台灣強大的科研實力,以及探索太空的使命與貢獻,台灣被讚譽為國際太空研發合作的最佳典範,對中科院參與AMS計畫階段性的成就,給予極大的肯定與嘉許。」

  丁肇中說,第一階段過後,中科院人員到NASA備受尊重,已經在國際間打開知名度,沒有人敢小看台灣的實力,而且第二階段的研發進度上,中科院進度遙遙領先,連意大利人都自承趕不上台灣的速度。

  丁肇中表示,AMS計畫與美國火星載人任務關係最深的科技在於「超導磁鐵」,這項全新科技將可讓太空人免受宇宙射線危害,中科院依照任務分工,也製造了一部分「超導磁鐵」將做為地面測試使用,台灣已經擁有此項技術。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