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米金觸媒淨化一氧化碳 工研院盼技轉廠商

人氣 48
標籤:

【大紀元7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二十7日電)工研院化學工業研究所四年來利用「奈米金觸媒」技術,達到高效率淨化對人體有害的一氧化碳 (CO) ,目前已應用於製造防毒面具、口罩,空調和清淨機濾網等,此技術應用於瓦斯熱水器也可降低CO濃度一半,工研院希望技術移轉廠商。

高濃度CO會在幾分鐘內致人於死,今年1月15日到2月 9日的冬季時間,因熱水器CO中毒死亡多達19人,甚至還有許多利用汽車廢氣自殺的案例。而任何燃料的燃燒都會產生CO,如果燃燒器具使用恰當,產生CO的數量不會有危險。

化工所化工組研究員吳國卿表示,CO可經由氧化 (燃燒) 形成二氧化碳,但在室溫下CO不能自行氧化,必需藉助觸媒,原本使用鉑金屬的催化溫度攝氏80度最低,但無法在室溫下運作,直到奈米金觸媒出現才使CO於室溫下成為二氧化碳。

經過四年研究,工研院利用「奈米金觸媒」技術已經可以將金顆粒做到 2奈米大小,在室溫下每一克觸媒每分鐘可將5公升濃度一萬PPM的CO完全氧化,觸媒壽命大於200小時,可在飽和濕度下操作超過100小時,目前已可應用於口罩、防毒面罩,每個防災口罩的金觸媒使用量降到10克以下。

吳國卿舉例,工研院實驗發現,傳統消防人員所戴防毒面具中的CO濾毒罐使用銅錳化合物過濾CO,使用壽命只有30分鐘,而且與CO作用後無法重複使用,吸水後也容易失效,整個面具重達 1公斤,價格約新台幣1800元;若改用奈米金觸媒,CO入口濃度2500 PPM,可降為出口濃度5PPM,入口濃度 10000 PPM,可降為出口濃度67PPM,效果相當良好。

另外,工研院也用瓦斯熱水器進行實驗,熱水器每小時風量24立方公尺,CO濃度達1416PPM, 但在排氣管口加上奈米金觸媒後,CO濃度降到734PPM。

吳國卿指出,未來工研院努力的目標是把物理吸附劑、化學吸附劑、觸媒焚化技術合而為一,在室溫下利用吸附、催化機能性材料,應用於空氣清淨機、冷凍空調,以去除室內污染空氣如菸味等。

相關新聞
張忠謀:90奈米技術可望兩年後大量應用
工研院5日起在美展開最大規模海外徵才
台灣工研院在矽谷展開大規模招才行動
吳茂昆勾勒國科會將以台灣為主題的研發政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