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過剩 LCD TV壓垮面板價格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7月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梅英╱專題報導)受到LCD TV銷售狀況不如預期,研究單位紛紛下修全年LCD TV出貨量,市場擔心,面板廠商為了消化多餘產能,可能會轉為生產需求較安全的LCD監視器,如此一來,面板價格恐怕很難如業者預期於旺季來臨前回升。

  台灣研究單位拓墣產業研究所更指出,一旦市場有預期價格下滑的心理,需求更不容易上揚,建議業者與其緩降,乾脆一次降到底,測出市場的水溫,才能為明年的市場情況及早做好準備。

  面板業者對於下半年面板價格仍相當樂觀,包括彩晶、華映都指出,淡季情況下,面板價格可能微幅調降,但是8月以後旺季來臨,需求回升,面板價格將會如去年走勢,再度止跌回升。

  不過,這些樂觀的看法,隨著LCD TV銷售不佳的訊息一再傳出,已經遭受各方的挑戰。

  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所資料追蹤市場面板價格指出,去年第一季15吋面板價格約170美元,17吋面板價格約260美元,第二季價格持續上漲到187美元與266美元,第三季時因下游廠商殺庫存,價格微幅下滑,15吋、17吋面板均價約為192美元、263美元;今年年初面板價格延續去年第四季旺季,一路上漲到第二季,15吋面板價格已經達 231美元、17吋售價則達到 290美元,甚至達 300美元。

  LCD監視器替換需求,推升市場價格一路高漲,台灣面板五虎也因此在今年首季創下獲利高峰,友達、奇美電平均毛利率均達3成以上。隨著第五代廠產能陸續開出,業者生產效能提升,雖然面板五虎對於今年第二季獲利預估,普遍低於第一季,但法人認為,以面板廠商持續出貨、且平均單價仍高於首季來看,日前華映宣稱第二季TFT事業部單季獲利將達45億元,較首季大幅成長的情況,應該可以推到其他面板廠商。

  也就是說,法人對於面板廠商第二季獲利情況,仍相當看好,並認為有機會再創高峰。

  面板價格現在處於高檔,一旦價格回落,法人對於往後能否回升抱持著懷疑的看法。

  對此,彩晶執行副總周定輝就明白指出,價格能否再回升,前提是反應給下游廠商的價格,還未反應到消費端,一旦到消費端,價格要再漲回來不太容易。

  除了價格處在高檔外,零組件缺貨情況似乎較預期輕微,推翻了先前研究單位預估原物料、零組件供應將影響今年面板產出的預測。

  拓墣產業研究所最近對於零組件業者及面板業者的零組件庫存變化進行追蹤,觀察到面板業者的零組件庫存仍有2-2.5個月,顯然個別零組件業者在2003年下半年開始,因應面板廠商對於未來缺貨的預期提高了庫存量,對應今年上半年,雖然業者一直高喊零組件不足,但實際上業者安排的投片量,並未受到零組件不足衝擊。

  供給面不受影響,需求面卻不如預期,其實才是市場最大隱憂。

  年初廣受樂觀期待的LCD TV市場,在年中逐漸傳出銷路不佳的消息,甚至有法人追蹤國內家電廠商,發現包括東元、聲寶等LCD TV庫存「已經堆得滿坑滿谷」,不只國內LCD TV銷售低迷,最近外電報導,韓國三星因在美國市場銷售不佳,且遭通路商退貨,將宣布大幅調降LCD TV價格達2成以上。

  最近研究單位Isuppli報告也指出,將調降今年LCD TV銷售量到860萬台。

  先前彩晶執行副總周定輝也表示,若只算20吋以上的LCD TV,要達到800萬台都不是很容易。

  為何LCD TV市場如此低迷?友達董事長李焜耀認為,價格降不下來是主因。

  他認為,以美國市場而言,至少要有一個產品線的終端消費價降到1000美元以下,才有可能打開市場,而且還是要由國際品牌廠商提供這樣的價格,才具有吸引力,不然至少也是像HP或DELL 這等國際知名品牌。

  「畢竟客廳裡電視機代表的是主人的門面」,李焜耀說,無論歐美或台灣,對於電視機的要求與電腦螢幕並不相同,「這是面子問題」。

  只是目前面板製造業者6代線尚未開出,以5代線切割30吋以上LCD TV,並不符合經濟效益,面板廠商未必會願意大幅調降面板價格。

  此外,李焜耀也表示,LCD TV市場價格不能只看面板的製造商何時降價,通路商也扮演重要角色。

  過去家電品牌大廠在通路上、銷售上自成一套體系,享有較高毛利,即使面板價格調降,消費者也未必會立即享受到面板降價的好處。因此,他認為,LCD TV市場還有很多變化會在這一兩年內發生,其中資訊廠商進軍家電市場,可能會帶來新的刺激,有機會打破這種銷售鏈。

  群益證券分析師梁志豪認為,當初奇美電子以逐季調降LCD TV 價格的做法,主因是考量面板供給無法短時間內大幅增加,一方面也是在市場尚未普及化之前先搶先贏,著眼於市場佔有率提高,甚至長遠佈局,先爭取國際大廠訂單,因此逐季降價,既能確保獲利也能慢慢打開市場。

  只是,市場就像李焜耀所說,當初太樂觀預期,以至於現在市場氣氛有點悲觀。目前市場上對於LCD監視器與筆記型電腦面板需求仍未看淡,拓墣產業研究所、甚至是Display Search也仍維持對於今年LCD監視器7400萬台、筆記型電腦面板4800萬台的預估,從產出面積來看,梁志豪估計,LCD TV實際上佔面板總產出面板可能只有10%,今年影響實屬有限。

  但是明年在6代廠進一步產出後,LCD TV市場若還未能有像樣表現,業者可能將產能轉移到需求相對強勁的監視器、筆記型電腦面板,到時候降價壓力更大。

  拓墣賴文漢認為,一旦系統廠商對於面板跌價預期比年初更為篤定情況下,下游廠商即使庫存去化順利,釋單量也會減緩,面板廠商採取緩降方式自保,反倒降低整體產業的能見度,如果此降價情況超過2季,對2005年需求將更難掌握。

  因此,賴文漢建議,若能在一季內大幅度的降價,測試出市場水溫,也許「痛一次後,傷口會很快癒合」。

  不然,一旦預期降價心理蔓延到消費端,市場需求可能會出現遞延狀況,下游廠商、通路商庫存問題恐將惡化─就像一場豪大雨若未儘速疏通,一旦下水道無法負荷,瞬間漫溢出來的水流將更為可怕。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全球第四大面板廠奇美電 獲台灣貢獻獎
康寧預估今年面板玻璃將供不應求
日夏普控告東元電機侵權   
業者估台灣今年將為全球TFT-LCD第一大產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