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研院選出17位新院士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郭怡君、洪素卿、許敏溶、劉力仁╱台北報導〕中央研究院院士會議昨日選出第廿五屆院士,今年競爭非常激烈、當選率創近年來新低,四十一位候選人最後只有十七位能戴上院士桂冠。中研院長李遠哲期許新院士能承先啟後、擔負責任,把學術當成志業,為國家社會發展做出更多貢獻;他強調本屆候選人都非常優秀,沒能選上是因為院士選舉制度有待改進,選後將立即組成專案小組檢討,讓更多傑出人才能入選院士。

圖為數理組的蕭蔭堂(上排左起)、毛昭憲、胡玲、胡正明;廖國男(下排左起)、李德財、黃鍔、劉國平。//中央社


圖為人文社會組謝宇(左起)、王德威、羅聞全、王汎森、陳永發。//中央社

  新科院士共有六位在國內服務,四位列為候選人的中研院所長全數上榜,包括原子與分子研究所長劉國平、資訊所長李德財、近史所長陳永發以及歷史語言所長王汎森,另兩位國內院士為成大講座教授張文昌和台積電技術長胡正明,讓國內院士突破七十五位,院士總數增為兩百二十位。

  對四位所長都膺選院士,李遠哲感到非常欣慰地指出,所長須負擔很多行政工作,得犧牲學術研究時間,在院士選舉時並非有利條件,四位所長都能當選,顯示他們真的都非常傑出,也證明中研院水準確實越來越高,以原分所長劉國平為例,被公認是化學動態學領域研究目前全球最頂尖學者。

  本屆三位女性候選人最後只有數理組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校區電機以及計算機工程系教授胡玲順利獲選,也終於打破了數理組目前全是男性天下的局面,數理組的女院士一直只有第二屆當選的「中國居禮夫人」吳健雄院士,七年前吳健雄過世後就讓數理組女院士掛零至今,相隔四十五年,數理組終於選出第二位女院士胡玲,又正好是吳健雄晚年指導的博士生,可以說是後繼有人。

  生命科學組這次僅有四人當選,高達三分之二的候選人被刷下,創近十屆以來當選率最低紀錄,生命組院士中研院副院長賴明詔強調,今年當選人少,絕不代表候選人的資格比較差,本屆候選人都是非常優秀的,只因生命組各個院士的專長比以前更寬廣,要集中全組院士力量去投某一個人,越來越難。

  李遠哲指出,候選人要得到該組院士三分之二、全部院士二分之一的票才能當選,但中研院院士的總人數不及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十分之一,院士數目雖逐年增加,領域卻越來越分散,票數也就越來越不容易集中,過去好幾屆院士會議都在討論數理組的工程和基礎科學、生命組的醫學和生物要分開來選,這些都會請專案小組研究改進,希望下屆院士選舉就能有革新的局面。

兄弟檔摃龜 師徒檔開紅盤

〔記者郭怡君、許敏溶╱台北報導〕第二十五屆院士候選人李遠鵬、胡流清、楊祖保的哥哥都是院士,選前備受外界矚目,開票結果卻是兄弟檔全軍覆沒,但「師徒檔」卻順利開出紅盤,劉國平是李遠哲的直系徒孫,吳健雄、余英時院士多年前指導的博士生胡玲、王汎森也都不負恩師的栽培,在昨日戴上院士桂冠。

  對於弟弟李遠鵬的落選,李遠哲坦然笑說:「我從小就相信要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和我一起工作的人都要有一起犧牲的準備,遠鵬大概會覺得很不幸身為我的弟弟,因我絕對不會特別推薦他,還有同事說我是大義滅親。」

  劉國平在美國的指導教授帕爾森正是李遠哲指導的第一個博士生,對徒孫劉國平的當選,李遠哲有掩不住的喜悅。他很自豪地說,要他在學生論文上簽名,該學生一定要是全世界作得最好的,要比他還傑出才行。「我為劉國平的老師背書,他的老師又為他背書,所以劉國平比我還要好兩倍,甚至是一百倍。」

  短短一番話,道盡李遠哲對劉國平的推崇,劉國平也不負師望,七年前曾以完整的實驗,將李遠哲多年前未解釋完成的分子共振現象,作清楚的證實與延伸。他十一年前在李遠哲大力說服下從美國返台。

  今年唯一獲選的女院士胡玲,其博士指導教授吳健雄是學界公認華人史上最傑出的女科學家,在要求嚴格、作風嚴謹的吳健雄底下作論文非常不易,胡玲通過恩師的考驗後,後來果然在科學界大放異彩。

  奈米科技是廿一世紀初最熱門的領域,胡玲在二十年前就開始進行奈米結構的研究,數理組厲鼎毅、何志明院士都推崇胡玲不只是研究成果傑出,更有非常卓越的科學領導能力,善於與人溝通協調、人緣非常好,當初她要離開貝爾實驗室的工作時,貝爾有不少屬下都是非常依依不捨地哭著送她離開。

  人文組新科院士王汎森在普林斯頓攻讀博士的論文指導教授,正是史學巨擘余英時院士,余被譽為二十世紀後半華人最重要的史學家,王汎森非常感謝余英時的指導,他表示,博士研究期間正值他的學術成長期,余英時作學問的風格、思考問題的方式、對研究論點的表達,都奠定他的學術研究基礎,在所有老師當中對他的影響最深遠。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