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識相關字 人腦四百毫秒就辦到

標籤:

【大紀元8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田裕斌台北十3日電)由台灣中研院、陽明大學、中央大學等單位共同進行的「漢字認知—大腦顯影」,利用磁振造影、腦磁波等技術,探討文字在人腦中出現的變化,發現不論國語、閩南語,甚至拼音文字,在人腦中發生反應的區域幾乎都相同,唯一不同的是中文字在形與音的區域大小,與其他文字略有差異。

舉例而言,中文的「石室詩士施氏」與拼音的「Shi shi shi shi shi shi」在人腦中就沒有任何差別,而過去以為人類閱讀是由右腦作出反應,根據這項研究,應該是左腦負責。

中研院副院長曾志朗表示,透過這個研究找出的大腦語言反應區域,將有助協助學習障礙者找出問題,提供適合的教材改進,曾志朗並指出,一些不常見、使用頻率低的文字,例如「裱」,在大腦中的腦波反應會比一些常見的字來得激烈,有反應的區域會比較大。

此外,曾志朗也表示,在文字的關聯性方面,例如由「楓」的「風」,聯想到「雨」的反應,實驗發現,大概在四百毫秒就可以辦到,目前研究已經可以找出不同字詞在大腦不同區塊的反應狀況。

在未來應用方面,曾志朗認為,不論是語言發生障礙,或是閱讀障礙的人,透過腦波的反應,可以找出患者是因為對字詞的形狀,或是聲音有困難,治療時就可以針對困難的部分,提供設計過的教材,協助改善。

相關新聞
馬斯克稱將抵制蘋果系統與OpenAI整合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年輕恆星周圍有大量碳分子
最安全的10款2024年款SUV 日韓系占6
可捕捉塑膠微粒和細菌的微型機器人面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