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把握時機 凸顯台灣主體性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平宇╱特稿

游揆出訪引爆「台灣,ROC」話題,雖然類似議題過去一再發生,但每次挑起都能引發熱烈討論,既已在社會各角落發酵,這種現象值得台灣朝野正視,也必須妥善把握,才不會錯失改革良機。

台灣更改國號茲事體大,短期內不易達成。不過,適當反映台灣主流價值,盡可能的嘗試凸顯台灣、揚棄中國,也是政府不應該迴避的責任。

就此而言,游揆這次提出的「台灣,ROC」主張,值得肯定。但細數類似事件,去年九月,副總統呂秀蓮為巴拿馬政府將我簡稱China大發雷霆,我駐巴大使甚至為此自請處分;今年六月,呂秀蓮在中美洲再度提出「台灣中華民國」說法,基本上與游揆凸顯台灣的心意相似。

不過,相較於過去兩岸長期在國際組織計較名稱問題,過去幾次台灣高層出訪所引發的名稱問題,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在國際組織、非邦交國,不可操之在我的變數極多,後者則多在邦交國,過去台灣自認為外交政策配合度最高的地方,其中的差異,主政者應該詳思熟慮。

面對邦交國如何稱呼台灣,台灣現在無疑是握有一手好牌,既然友邦大多願意配合,決定權也操之在我,但為何還是爭議不斷?台灣游揆、副總統與即將出訪的總統,稱謂上大同小異,就是無法一致,是中國在背後打壓?還是台灣國內仍未形成共識,只能即興演出?

台灣的國際困境,中國當然是因素,但這個因素在國際組織中可以說得通,在非邦交國可以說得通,在邦交國說服力就相對弱很多。

這一次的爭議,對於多數壓抑的台灣民心來說,恐怕又是一番翻攪。只是若僅是在台灣高層出訪友邦的即興演出,旋即風平浪靜,何不謀定後動,找出根本解決之道,才不辜負這一手好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