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中華民國? 藍綠兩黨皆陷路線困境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1日訊】(亞洲時報康若曄報導)台灣行政院長游錫堃近日出訪中美洲邦交國家,在宏都拉斯發表演說時,語出驚人首度自稱為“台灣, ROC”,並重複了十五次,取代過去外交慣用的“Republic of China”。無獨有偶,國民黨及民進黨恰巧最近都針對台灣未來發展論述進行討論,雙方內部各路人馬對於台灣及中華民國兩個名詞都有激辯,顯示台灣內部在國號問題上仍存有極大歧見。

由於歷史因素的錯綜複雜,使得台灣國號問題存在已久,外交上得稱為“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一般則以台灣稱之。島內本土意識崛起後,中華民國一詞成為獨派人士正名之路上的障礙,欲去之而後快,但現實狀況卻迫使維持現狀成為唯一選擇;過去,李登輝擔任台灣總統時曾提出“中華民國在台灣”,試圖在台灣和中華民國間尋找接合點,但立即遭到中國文攻武嚇,島內民眾也不盡認同。畢竟,“中華民國”和“台灣”兩個名稱,恰恰各自代表著“統”和“獨”兩個截然不同的光譜。

游錫堃所說的“Taiwan, ROC”其實不是原創;早在幾個月前,台灣副總統呂秀蓮出訪過境美國時就已說過:既然台灣在選後族群撕裂嚴重,那麼乾脆將國號改為“台灣中華民國”。呂秀蓮的說法,與游錫堃的“Taiwan, ROC”不過是中英文的差異罷了。所不同的是,呂秀蓮話一出口,立刻引發強烈爭議,並遭到府院方面定位為“僅是個人意見”;而游錫堃此次發言,則受到同黨同志力挺,普遍認為這是務實、符合國際現狀的說法。

有趣的是,台灣執政團隊在這個問題上對外對內口徑稍有不同,這跟中國大陸在“中國”定義問題上被指“內外有別”可謂如出一轍。台灣過去多次批評中國大陸在“中國”問題上的定義“內外有別”;台灣當局認為,大陸對台灣民眾表示“中國不一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社會卻一口咬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代表”。現在台灣在島內淡化呂秀蓮“台灣中華民國”的說法,在國外卻由游揆大力推銷“台灣中華民國”的英文版本,可見台灣在外交上也不忘向中國大陸“學習”。

游錫堃本人表示,“Taiwan,ROC”是為了讓邦交國更容易區別,避免混淆。游錫堃此行在前一站多明尼加訪問時,曾發生過該國行政人員誤將特使團車牌上的ROC,誤植為China, Taiwan的尷尬事件。

不過,據了解,游錫堃此舉,並非一時興起或個人意見,而是經過內部討論的結果。媒體報導一位親呂秀蓮人士說法也指出,相關思維其實在黨政高層人士心中翻滾很長一段時間,大家也有相當程度共識,呂秀蓮當初只是率先說出口而已。

然而,整體事件充其量不過僅可視為游錫堃的“單點突破”,和改國號國名沒有直接關係。台灣新聞局長林佳龍便指出,“Taiwan, ROC”是書寫時的方便,正式國名時,仍用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蘇貞昌也明確指出“我們對國號或名稱的立場沒有變化,憲改也不會觸動國號、領土等問題”。在沒有明文確立的情況下,就算民進黨“包藏禍心”,中國和美國方面也很難對此有過度反應;倒是值得注意的是,陳水扁月底出訪時是否會沿用“Taiwan, ROC”這個名詞,將有待觀察。

從種種事實看來,民進黨政府目前對於可能引起台海戰事的主權問題,仍舊抱持審慎保守的態度。台灣總統陳水扁日前接見工商建研會人士時曾重申“由於我們內部有些地方還不夠成熟,還沒有形成絕對的多數,所以像包括國家主權、領土,或者統獨議題,個人建議在整個憲政改造過程中不要將其納入”。或許陳水扁心中清楚,在對岸及美國立場堅定情況下,要強度關山無異是緣木求魚。

由於各自在九月份舉行的黨代表會,國民黨和民進黨近期都在內部研議台灣論述決議文內容。雙方儘管立場不同,但內部對於主權論述方面爭辯的兩極化卻頗為類似。

國民黨在敗選後的最大反省之一,就是論述不足,因此設立了一個小組,專門研究新的論述。日前,“民主、和平、新台灣”現階段基本論述出爐,當中首度指出“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卻引起黨內同志激辯。反對者認為這樣的論述易遭誤解,以為國民黨將台獨化,將流失統派票源,也會被民進黨譏為“拿香跟著拜”(台灣俗諺,意指學人之長)。最後,黨主席連戰將文字修飾為“今天的中華民國已經和台灣合為一體,中華民國是台灣民主和平的最大保證”。此論述雖說既順了姑意又順了嫂意,卻被媒體認為是“跨出的步子又收回來”。

民進黨方面則討論“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簡稱“多元族群決議文”;此決議文是繼一九九九年“台灣前途決議文”後,另一個對民進黨有重大意義的書面文件。在“台灣前途決議文”中,民進黨確立了主權看法,認為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不過,在新決議文中,迄今未見到“國家認同”、“中華民國”或“台獨”等字眼,因此被部份同志視為是一份“不痛不癢”的文件,無法為年底立委選戰加分。

民進黨執政後,受限於兩岸現實,在主權議題上綁手綁腳,遠不如過去在野時豪邁,因此也不可避免的引起黨內路線之爭。兩個多月前,民進黨青壯派立委羅文嘉等人提出新文化論述,認為台灣短期內沒有更改國號空間,便引起獨派人士強烈反彈。此次“多元族群決議文”中避談主權議題,而著重在族群融合,對民進黨內台獨基本教義派來說,自然是完全不可接受的事實。

國民黨、民進黨兩大黨都不約而同的深陷路線泥淖。國民黨在總統大選中流失大量本土票,亟欲靠新論述挽回;民進黨執政後引起外省族群強烈不信任,也要靠新論述脫困。但台灣內部撕裂已深,要找到其中的最大公約數談何容易?國民黨由左向中靠攏戰術受阻,民進黨也面臨要高舉深綠大旗,還是走中間路線的矛盾。對立的兩黨,在此事件上倒是處境相當。

台北縣國中生楊智淵的和平海報繪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採用製成郵票,原本是喜事一樁;但卻因為圖中畫有中華民國國旗,遭到中國打壓而撤換,喜事硬生生成了外交事件;台灣參加奧運,只能稱為“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並且只能用會旗;台灣履次申請加入世界衛生組織,也因遭打壓而失敗。從過去到現在,中國一面打壓台灣,一面又口口聲聲關切台灣人民,但從事實上看,所做所為卻處處都是在傷害台灣人的感情,製造新的敵意。長此以往,基於選票考量,藍的只有向綠靠攏,綠的只有更綠,如此坐實台灣獨派脫離大陸的理由,不知究竟是何人之福?(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