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科學的再認識

標籤:

【大紀元8月4日訊】(大紀元記者謝悠悠整理報導) 報告人╱高峰一(日本工學博士,現任職於地盤調查系統有限會社)

現代科學是具有雙重性的,它給人類創造了高度物質文明,同時也帶來環境破壞、戰爭、恐怖事件等許多社會問題。今天人們還在極力的發展科學,企圖通過科學方法來解決科學發展所造成的惡果。

為什麼現代科學會出現這種自相矛盾的現象?我們從現有科學的概念著手,分析現代科學的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來找出真正科學的方向。

現代科學研究的客觀事物非常複雜多樣,歸納起來就在是研究事物的兩方面:一方面是物質的運動規律,往往表現在物體與物體間的關係上,稱為「外部特性」;另一方面則為物體的結構(包括物體內部的運動規律),稱為「內部特性」。

物體的外部特性與內部特性是相對而言的,如地球繞著太陽轉是地球的外部特性,然而這同時也是太陽系的內部特性,實質上都是宇宙的特性在太陽系內反映出的特性。可以說,科學研究的對象就是宇宙的特性。

自古以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不只侷限在科學界,修煉界、宗教界、哲學界等等也有其對宇宙的認識。「佛教」認為「佛法」創造了宇宙,西方宗教認為「上帝」創造了宇宙中的萬事萬物,他們與現代科學一樣,都在認識宇宙的特性,只是認識的方法與目的不同,許多有成就的科學家(如愛因斯坦)也認識到這一點。

那麼人如何認識事物呢?古人從自身感官的感性與理性認識、修煉界說的特異功能和悟來認識。

發源於西方的現代科學是利用儀器來彌補上述方法的缺陷。比如借助顯微鏡觀察用眼睛看不到的細胞、分子等微觀粒子。

近代科學家們的興趣更從研究自然現象轉移到研究方法(技術)的開發。但它的缺點在於片面的認識客觀事物,對於儀器探測不到的,但客觀上存在的事物就無法認識,甚至造成固執的觀念,以為人就是最高的主宰者,人可以為所欲為。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知,科學研究應該在於認識宇宙的特性,這才是真正的科學。我們也知道,現代科學歸納出來的定律、定理、公式、理論等,往往都不是客觀事物的真實反映。長期用這種理論指導人的活動,導致人的行為逐漸違反自然規律、違反道德標準。目前在地球上所發生關乎人類存亡的嚴重環境破壞問題,清楚的說明了這一點。

人要是不想被環境淘汰,想永遠健康的生存下去,找出一條正確的科學之路是當前重要的課題。

【台灣未來科學與文化研討會】系列文章──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秘魯發現最古老大型釀酒廠
花花公子本天生
「屎」咖啡的確較好喝
林芳郁談台大醫院經營理念 不削減病人權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