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電視普及化 價格仍是主要障礙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9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田裕斌台北十4日電)原本業界預估因奧運轉播浮現的液晶電視需求,受到價格仍高居不下的影響反應不如預期,只有日本需求較為明顯,資訊工業策進會市場情報中心(MIC)產業分析師陳韋伶表示,在樂金(LG)、奇美、友達六代廠陸續量產後,液晶電視價格將進一步下探,明年將是液晶電視銷售的起飛年。

據資策會MIC調查顯示,今年全球液晶電視的市場規模約為830萬台,預估在2008年市場規模可望成長近六倍,達到4830萬台,占整體電視市場的30%,陳韋伶指出,第一波液晶電視換機潮將以國民平均購買力在2萬美金以上的國家為主,包括北美、歐洲、日本與紐澳台韓等地區。

不過,目前人口超過1億、經濟成長力道驚人的地區,包括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等,也是液晶電視具潛力的新興市場。

資策會MIC指出,在液晶電視預期商機驚人下,各家大廠逐鹿液晶電視市場的動作明顯加快,其中,前七大品牌廠商已搶佔超過七成的市占率,光是夏普(Sharp)一家的市占率就佔了25%。

陳韋伶認為,在日本、韓國、歐洲主要液晶電視廠商皆具有消費性電子產品(CE)與資訊產品(IT)產銷背景的情況下,廠商不但熟悉傳統CE通路,也善於運作IT通路,輔以3C整合通路與大型量販通路的興起,對於台灣只單有IT背景(如宏碁、明基),或是產製CE起家的廠商(如大同、東元)而言,相對不利。

不過,台灣廠商並非全無招架之力,在逐漸取得彩色濾光片(CF)、偏光板等關鍵零組件技術,加上原本就已居領先地位的面板、IC製造的產業支援,資策會MIC指出,台灣液晶電視廠商出貨量占全球市場的比重,今年將上看22.3%。陳韋伶建議,未來台灣廠商可以爭取的市場區隔,在於日本廠商逐漸釋出的14、20吋電視,以及隨著5.5和6 代廠陸續量產後,30吋以上的面板價格將持續下降,預計32與37吋的液晶電視將是明年各廠牌的重點機種,台灣廠商若能在此領域獲得大品牌廠的技術合作,將有助於後續在大尺寸(26吋以上)液晶電視訂單的爭取。

相關新聞
奇美電超人氣 社會新鮮人最愛
今年台灣光電產值可逾兆元 年增47%
日本Sharp指稱台、韓LCD新廠產能將打壓售價
三星電子預估下半年液晶面板價格下跌10-20%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