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石門心‧水庫情》桃園缺水事件之省思(二)

──誰「開」了環保後門?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2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蔡孟尚、陳文正、楊雅民專題報導)桃園拉拉山的水蜜桃、新竹縣山區的桂竹筍都很有名,產地正好也在石門水庫的集水區範圍內,這類的開發,災後也成檢討的話題。

拉拉山的水蜜桃近幾年知名度大增,不管是國外進口或其他縣市產的,只要冠上拉拉山,身價就大漲。桃園縣農業發展局長黃金春估計,今年拉拉山水蜜桃的產值為三億到四億元,相當可觀。

也因此,復興鄉種植水蜜桃的面積在近幾年來大增,桃園縣政府資料顯示,民國八十八年到九十二年間,種植面積大約是四百六十六公頃到四百卅八公頃,今年卻一口氣暴增到五百卅七點八公頃,比去年增加了近一百公頃。

雖然水蜜桃種植面積大增,但今年全復興鄉種植的面積中,只有三百九十一公頃的水蜜桃是超限利用。

果農強調 桃,極少超限

黃金春強調,艾利風災中,水蜜桃果園都沒有崩塌,大部份水蜜桃果農都挑選較平緩的山坡地種植,且相當重視水土保持工作。

桃園縣府原住民行政局專員林日龍也說,他們相當積極輔導水蜜桃果農作好水保工作,例如過去果農都會噴灑除草劑,但現在都改用割草,讓長在果樹下的雜草也可以保護坡面。

果農也會用輪胎等阻擋直向流水,防止土壤流失,更有許多果農直接在果園旁種樹保護;林日龍強調,這些果樹都是果農的生命財產,果農當然會努力保護。

桃園縣長朱立倫就說,外界驟然把石門水庫水濁原因指向超限利用或水蜜桃,其實相當不公平,因為超限用地崩塌的並不多,絕大部分的崩塌地都是國有林班地。

朱立倫還說,與其去怪罪這幾十年來的超限用地如何產生,還不如由中央出面,邀請專家學者,針對復興鄉究竟應要種植什麼作物,要種多少面積才合理,進行一番討論。

他說,因為山上的作物還有許多不是位在超限利用區內,而且許多原住民還是靠耕作為生,不是說一句減少超限利用就可以輕易解決所有問題。

原民抗議 竹,絕非原罪

新竹縣的部分,尖石、五峰兩原住民鄉種植桂竹的面積,分別都有兩千多公頃,而這些桂竹林大多位於原住民保留地上。

尖石鄉長雲天寶說,這些桂竹林幾乎都是百年以上的老竹林了,如果這些土地是因為種植竹子而造成山崩或土石流,恐怕不會等到今年才發生災情吧!

五峰鄉長秋賢明說,誰說竹林容易崩,在該鄉崩塌的山坡地,也有天然的原始林地,還有林務局用心造林的林班地,由此可見,這些崩塌應該是短時間的超大雨量,在特定的坡度、順向和岩盤上所造成的災害。

外界曾質疑,兩鄉原住民是因為要採桂竹筍來賣,所以拚命種桂竹,雲天寶對這種說法嗤之以鼻;他說,桂竹筍是最近五、六年來才開始成為地方特產,之前根本只有原住民會採來吃,而且百年以上的桂竹林面積那麼大,根本不用再種。

秋賢明也說,桂竹筍一年僅收成一次,而且當天早上採,下午沒賣出去,老筍隔天就沒人要了,加上桂竹筍的價格近兩年跌到剩下每台斤十五元左右,賣桂竹筍幾乎只是賺採筍工錢而已。

到底山崩、土石流和桂竹有無關係?台灣有名的竹類專家呂錦明博士說,把竹子的植物特性和這些天災扯在一起,根本就是一派胡言。

曾在全國設計興建多座竹類公園的呂錦明指出,竹子雖然是淺根系的植物,但地下莖盤根錯節,許多竹園底下一挖開來,往往裡頭的莖結像是蓋房子所綁的鋼筋結構一樣密。

他強調,竹子的鬚根還可以深入土下兩公尺,整片竹林「團結力量大」,所以日本人自古就流傳一個躲避地震的方法,那就是「進竹林最安全」。

呂錦明說,發生在尖石、五峰的山崩或土石流災情,經初步調查,認定是短時間內降下大雨所致,這種雨量,別說是竹林,「就連鋼筋水泥林」都會崩。

新竹縣府農業局長陳憲開也說,縣府請地質專家、水保專家都調查過了,艾利、海馬颱風造成山崩或土石流的原因,完全和開發行為無關,而是短時間內降下大雨的關係。

至於桂竹林的存在,是否不利水土保持;陳憲開認為,也許各家學術說法不一,但如果已經是竹林的地方,應該還是維持原樣會比較好。

泰雅族籍的新竹縣議員阿棟‧優帕司解釋,泰雅族人之所以和桂竹結下不解之緣,主要是老祖宗傳下用桂竹搭建房屋的建築手藝。

他說,古早原住民在山裡蓋房子,根本不可能從山底下運磚塊水泥上山,最好的辦法就是就地取材,尤其是質地堅硬、韌性夠的桂竹,更是蓋房子的好材料。

泰雅族籍的五峰鄉民代表會副主席葉賢民也說,雖然現在他的住家是鋼筋水泥建築,但他很懷念自己小時候住在竹屋裡聞到的那股竹香味;他並強調,竹屋通風性絕佳,夏天睡在裡頭,感覺比開冷氣還舒服。

位於泰雅聚落的新竹縣尖石鄉嘉興國小,就有一座用桂竹搭建而成的泰雅竹屋文物館,校長趙淑芝表示,這種文物館裡收藏許多樂器、農具等泰雅文物,但許多參觀者最後選擇拍照留念的對象,往往是整個竹屋。

開發過度 錯,嚴肅檢討

不過,即使水蜜桃和桂竹筍都不是集水區土石崩塌的元凶,目前的開發是否過度?開發面積的上限應該如何規範?仍然是個嚴肅的課題。

畢竟,只要種了水蜜桃和桂竹,人們就會開路,上山的遊客也會絡繹不絕,保護集水區的工作便很難不受影響。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