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華誓言再戰政壇

標籤:

【大紀元9月4日訊】(亞洲時報9月3日江雨航)安華甫獲釋放就顯得雄心勃勃,準備再戰政壇;他誓言與反對黨站在一起,共同鬥爭,「改革」馬來西亞。還坐在輪椅上的安華已經隔岸喊話,似乎準備衝著當權者而來;他呼籲馬來西亞首相阿都拉.巴達維作出政治改革。這名大起大落、如今傷痕纍纍的政治雄獅–安華是否有能力再戰江湖?

對於安華是否會東山再起,基本上馬來西亞社會出現三種截然不同的看法,有者樂觀,有人悲觀,有更多的人持著保留觀望的態度,但全都一致在熱烈討論,揣測安華獲釋背後是否存有附帶條件,因為這將取決於安華往後參政的形式。

其實早在今天聯邦法院下判前,安華將上訴得直的消息已經傳開,因而安華與當權者之間已經達成政治協議之傳言也甚囂塵上。安華律師早前就「推測」聯邦法院可能作出對安華有利的裁決。在法庭裁決前夕,馬來西亞首相阿都拉.巴達維也強調政府將尊重法庭對安華雞姦上訴案所作出的裁決。種種跡象顯示,雖然馬來西亞的法庭在下判前,判詞是機密(就算是貴為首相者也不該過問),但是似乎是「紙包不住火」,消息不逕而走。

早在2001年911事件前,市面上就有傳言指馬哈蒂爾和安華在秘密談判,雙方政黨也沒有嚴加否認。但911事件後,馬哈蒂爾人氣指數上升,一般相信,該「傳言」也就此不了了之。

如今安華甫獲得自由,就急著趕於明日(3日)飛往德國就醫。安華這項倉促舉動,對一些人來說,「流放」意味濃厚,政治協議之傳言更囂塵上。對此傳言,今天(2日)安華和其夫人都異口同聲否認存有政治協議。

無論如何,政治協議在馬來西亞的政治生態雖能產生約束作用,但「毀約」事件也屢見不鮮。若果真存有附帶條件,一般相信,安華也有能力「破蛹而出」,更何況這也許是個「不平等條約」。

眼前會直接影響安華的政治前途恐怕是安華的健康問題。安華飽受脊椎尾骨傷勢折磨已久,已經坐在輪椅上三年。這次他前往德國慕尼黑動手術,治療脊椎尾骨傷勢也存有全身癱瘓的高風險。

若安華動手術成功回國,他也須面對被禁涉足政壇長達5年的命運。安華雖在雞姦罪下無罪釋放,但卻在另一項瀆職罪下服刑6年。根據馬來西亞聯邦憲法,除非獲得統治者寬赦,任何被法庭判監超過一年,或是罰款超過2千令吉者,在出獄後5年內不可在任何社團或政黨任職,不能參與選舉,成為候選人。無論如何,這起案件還在上訴中,若安華再次上訴得直,即可參政,不然最遲2008年4月14日始,安華就可再次捲土重來。

這次馬來西亞首相阿都拉.巴達維「不介入司法程序」,放虎歸山,一般相信是他已經成竹在胸,對自己的實力信心十足,不怕安華的挑戰。阿都拉.巴達維在甫於今年三月舉行的大選中,橫掃千軍,取得超過90%的國會議席。即將在9月21日開始舉行的巫統(阿都拉.巴達維領導的馬來政黨)大會,阿都拉.巴達維也已經在沒有對手的情況下,不勞而獲。此外,他還兼任掌握實權的內政部長和掌控財權的財政部長,實力可說是牢不可破。

如今安華獲釋,他身為首相「不介入司法程序」本是本分,但就馬來西亞的政治生態而言,卻倒成恩惠,讓他在國內外的聲譽如日中天,其首相地位更形鞏固。

因此,許多人相信,縱然安華想要東山再起,取代阿都拉.巴達維,成為首相,但眼前的政治現實將無法讓他如願。若說在馬來西亞,有誰想當首相就必須是巫統的主席,安華想重新申請加入巫統的這一關就恐怕過不了。

但許多樂觀者相信,安華可不是省油的燈,他大可在巫統外開闢政治戰場,領導反對黨,直挑執政聯盟。

安華屬魅力型領袖,演說煽情,具有說服群眾的魅力,是名雄辯家,組織能力也特強,會是名可怕的對手。

安華在大學時代已經顯露其領導能力,是名活躍的學生領袖。畢業後,他成立影響力極大的回教青年組織(ABIM)。當時年僅35的安華,在1982年領導非政府組織反對馬哈蒂爾政府所要國會通過的社團法令修正案,最終迫使馬哈蒂爾作出讓步。

爾後,安華接受馬哈蒂爾招安,加入巫統,開始了他的仕途,僅短短十載就當上副首相,權勢直逼馬哈蒂爾。安華遭馬哈蒂爾於1998年9月2日撤職後,曾領導成千上萬的支持者走上街頭示威。一些人相信,若非安華被捕,馬哈蒂爾的地位已是垂垂可危。在馬來西亞,這是皆是安華的「政治神話」。

隨著法庭的判決,安華已經正式洗清馬來穆斯林社會無法接受的雞姦罪名。就連以前對其遭到的指控深信不疑者,如今多把他當成政治鬥爭下的犧牲品或烈士。國際上,安華擴結良緣,早有許多有影響力的朋友;再加上國際社會向來善待「政治犯」,安華可獲得的資源和援助應該不會少。這些都非常有利安華復出政壇。若安華健康允許,沒有人會懷疑安華會再戰政壇,施展抱負。

安華走出法庭時說,「我不怨恨馬哈蒂爾,我感謝阿都拉」,但他同時也說,「我現在就要開始〔改革馬來西亞〕」,顯然是在告訴大家,他心中實有千軍萬馬,所懷的抱負遠超於個人恩怨。

問題是,安華是否獨有能力再創馬來西亞政治神話?這阿都拉.巴達維或許會有點擔心,但最關心安華動向的人恐怕會是馬哈蒂爾。(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巴拿馬再度成為偷渡熱點
華裔攝影師拍聖火傳遞暴斃
泰南暴力事件首傳華人遭到槍擊重傷
美國遇害記者的家屬要切尼不要利用記者名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