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首都盼中國改漢城為首爾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月25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齊之豐報導) 韓國首都當局1月19號宣佈,「漢城」今後將改用「首爾」作為韓國首都的中文名稱。韓國首都SEOUL的市長在宣佈這一消息的時候表示,將向中國提出交涉,希望中國方面也做出相應的更改,不再使用「漢城」來稱呼韓國首都。到目前為止,中國方面還沒有對韓國的這一要求做出回應。在此之前,中國跟韓國在朝鮮/韓國古代史的問題上有一場至今還沒有明確結局的爭議。

*中國方面迄無回應*

在韓國首都SEOUL的市長宣佈將使用中文「首爾」作為韓國首都的中文名稱,不再使用歷史上沿用的「漢城」之後,中國方面至今沒有做出回應。

直到本星期二晚上,中國外交部的網站上在「國家概況」欄目中介紹韓國的時候依然是:韓國,國名 大韓民國(Republic of Korea)/首都 漢城(Seoul)。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的網站新華網1月19號刊登了一條韓國更改首都中文譯名的消息,但是新華網沒有對中國讀者明確解說韓國當局提出的更改中文名城的確切理由。

*李明博:改變名稱防止混亂有助交流*

韓國首都的市長李明博在說明決定把首都SEOUL的中文名稱由「漢城」改為「首爾」的時候表示,漢語的華盛頓、倫敦、莫斯科都是根據當地地名發音來標記的,因此,韓國首都SEOUL在漢語中用發音相近的「首爾」來標記有助於避免混亂,有助於雙方的交流。

韓國明知大學教授李東馥對記者說:「這其實不單純是一個發音問題。你知道,在漢城政府提出的更改漢語名稱的理由當中,有這麼一條:有中國人給『SEOUL國立大學』寫信,但是,信封上寫的是『漢城大學』,結果,信件不是送到了該去的『SEOUL國立大學』,而是送到了『漢城大學』,因為韓國也有一個『漢城大學』。」

李東馥說,韓國當局就是出於這種實際的考慮,為了避免雙方日益密切的人員跟貿易往來中無窮的麻煩才提出更改「漢城」名稱為「首爾」的。

*名稱問題涉及利害關係*

人類學學者、史學/政治學學者們早就發現,自古以來,名稱的問題在世界各地很多時候不僅僅是簡單的名稱問題,而且是牽涉到控制、擁有、歸屬等利害關係問題。

莎士比亞著名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當中的女主角雖然感歎,「名稱算什麼?一朵玫瑰花,/叫做別的名字,還不是照樣芬芳? 」(What’s in a name? 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但是,羅密歐與朱麗葉最後還是為名稱的問題而死。

在儒家文化淵源深厚的中國、韓國、日本,講究名稱/名份更是有幾千年的傳統。儒家文化認為,「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中國跟日本圍繞「釣魚島群島/尖閣列島」的名稱分歧代表了雙方對東海上的一組島嶼的主權要求糾紛,而韓國跟日本圍繞「德島/竹島」的名稱糾紛則代表韓國跟日本對雙方之間一個小島的主權要求糾紛。

*韓學者指中國從事歷史帝國主義活動*

不久之前, 從事中國政府資助的一個歷史研究項目的一些中國學者發表文章,把朝鮮古代高句麗王朝的歷史劃歸為中國古代史,引起了韓國朝野各界的強烈反響。有韓國學者明確指責中國把朝鮮古代史劃到中國歷史的名下是從事「歷史帝國主義」活動,是試圖由歷史搭橋,為今後干涉朝鮮半島事務提供理由。

那麼,如今韓國首都當局要求更改「漢城」為「首爾」是否也跟這一段中韓歷史爭議有關呢?李東馥教授說,在他看來,絕對沒有這樣的意思。他說,韓國方面要求中方按照韓國地名的當地發音來標記韓國地名,理由很簡單,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

*李東馥:韓中應禮貌相待*

李東馥教授說,中國跟韓國是重要的友好鄰國,貿易跟人員往來日益密切,雙方都應當彼此禮貌相待。他說:「這個問題,我覺得多少是國家之間彼此禮貌的問題。一個國家對自己的地名有自己的叫法,另外的國家,比如中國,我覺得應當考慮這個國家對自己的地名的發音,並用相應的漢字表達其發音。假如中國接受韓國的建議,將對兩國關係非常有好處。但是,韓國無法強迫中國更改漢城的譯名。」

*中國外交部正在研究*

到目前為止,中國還沒有表示將按照韓國方面的要求把韓國首都的中文名稱更改為「首爾」。中國官方新華社的新華網發表的報導說,中國外交部正在對此事進行研究。中國的地圖出版部門以及國際機場當局表示,在中國外交部做出決定之前依然沿用「漢城」名稱。

與此同時,新華網發表了一大批反對並嘲弄韓國當局更改首都漢語名稱的貼子。例如,一個貼子說:「沒門,說改就改,撮(原文如此,此處當用的漢字應為「蕞」,音最)爾小國憑什麼要我們改變稱呼。」但是,新華網上也有的少量的貼子主張「應該尊重它國的意願!」

相關新聞
南韓首都漢城 更名「首爾 」
北韓前高幹女兒出演南韓「蘋果梨」劇
南韓船舶在北韓水域沉沒14失蹤
延正勛要娶韓佳人 女方為“韓國第二美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