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良 : 鄧小平的歷史地位問題

徐水良文選

徐水良

人氣 11
標籤:

【大紀元1月27日訊】鄧小平的去世,搬掉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阻礙中國進一步前進的一塊大石頭。他的歷史地位,大約將排在慈禧太后之後,毛澤東之前。他是新時代的慈禧太后。不過,他改革開放的步伐,沒有慈禧太后大;鎮壓民運,及作為中國腐敗的總頭子,罪行又比慈禧大。慈禧太后執政後不久,從洋務運動開始及到她去世,搞了四十年”改革開放”,她把洋務運動的大員一一提到封疆大吏至宰相(軍機大臣)職位。當時的”改革開放”,是開創性的,阻力大,不像現在,這一次,民眾自發開始改革(甚至不顧”總設計師”反對)。這一次的”改革開放”,至多類似於”中體西用”。慈禧太后,在一八九八年鎮壓戌戊變法後,卻在很大程度上執行變法綱領,廢科舉,興學堂,開放黨禁,報禁,開始制訂憲法,準備搞君主憲等等,則對”中體”本身也開始動手術。不過這二個”總設計師”其實並沒有設計什麽。前一次,是由下面官員搞起來的,這一次,則是由民眾自發搞起來的。

而鄧自己的主張,如”讓包字進城”等等,我當時一開頭就指出,這是很幼稚可笑的,鄧根本不懂工業。事實是”包”字解決不了城市問題,尤其是國營企業的問題。因為國營企業的基礎是國家,而國家,又建築在民主制度或專制制度之上。不解決民主問題,國營企業是決然不好的(除非變成私營)。事實上,即使西歐的民主制度,也尚未達到使國營企業能超過私營企業的水平。要把國營企業真正搞好,必須有高度發達的民主,這與把經濟說成是基礎的馬克思主義觀點是完全不同的,相反的。這些看法,我也對公安局的人也講了。他們說到鄧小平理論,我說鄧小平沒有理論,除了一點實用主義,沒有理論。把少許實用主義吹到天上,是思想極端貧乏的表現。

此外還有”摸石頭過河”,還有南巡中”速度再快一點”等錯誤,對改革或經濟建設造成的破壞,是很大的。尤其是基本路線”以經濟為中心”等等戰略方針的全盤錯誤,造成改革中戰略的根本錯誤,其危害,難以估計,這是中華民族的災難之一。至於其在反對改革中的作用,如四個堅持、六四鎮壓等等,超過其支持改革的作用。我本人在八一、八二年在獄中批判四個堅持的文章中,就指出四個堅持是中華民族的災難。

我們很多”知識份子”的素質,包括民運人員的素質,有時還不如晚清知識份子,孫中山時期的素質,這一點也反映到對鄧的評價上。毫不羞恥的吹捧,不僅出現在政客身上,也出現在少數掛著”學者”招牌的人身上。而中國的工人、農民大多數對鄧並多少好感,人們常常可以聽到普通老百姓在公共場所對鄧的罵聲。

因為鄧的許多做法,六四、腐敗等等,太過明顯。所以國內一般民眾中,對鄧的評價反遠不如毛澤東。當少數”學者”驚歎毛鄧等去世為天塌下來的大事的時候,歷史卻將證明恰恰相反,這是去掉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阻礙中國進步的大石頭,想一想毛去世以後的情況,則目前的驚歎聲不過是很少的不合事宜的餘波了。因為歷史已經進步,製造”最好的領導人”之類的學者,拘泥於他們的習慣的思想方法,已遠遠落到時代的後面了。

一九九七年三月二日

關於經濟發展速度問題――駁鄧小平的”宏偉藍圖”

我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世界上的排列名次,逐年後退,從六九年七零年的第九十九位、一百位,到七二年七三年的一百零四、一百零五位,到七八年的一百二十八位,到一九八二年的第一百四十位,據報刊文章說,八六年繼續後退。這種情況,令人憂慮。

八零年,當鄧小平提出翻二翻和人均一千美元的二零零零年”中國式”現代化目標(後改為八百美元,小康水平)時,我和有的朋友曾作過簡單計算,估計按這個速度,我國在世界上的排列名次,將保持不變,或進一步後退,因此很不理解上述說法是按什麽方法得出來的。(按:大約也是”拍拍腦袋”的結果)。當時朋友們頗為憂慮。而事實卻比我們估計的更差些;我們的發展速度比目標預定更快些,但在名次排列上,卻比我們八零年時預計可能的最大後退幅度退得更大些。

前些年,鄧小平又提出到二零五零年實現人均四千美元”中等發達水平”的”宏偉藍圖”,更使人難以理解。四五千美元是現在的中等發達水平,如果從現在起到二零五零年,世界各國能大發慈悲,停止他們的發展,以便等待中國到時實現”中等發達水平”,那當然也還不錯。但問題在於,當今世界上,恐怕沒有國家願意這樣做,恐怕這只是”宏偉藍圖”設計者的單相思。而如果沒有一個國家願意停止或落後,那麽,到二零五零年,大約沒有一個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會低到人均四千美元。

即使世界各國降低他們的增長速度,只以年3-4%的低速增長,到二零五零年,中等發達水平也要達到人均四、五萬美元以上,(以5%的速度增長,則到時中等發達水平達人均八、九萬美元以上,以6%的速度增和工,則中等發達水平達十五萬美元以上,7%則達二十六七萬美元以上,8%則達四十七、八萬美元以上,10%則達人均一百五十萬以上的巨額數字,這最後面的速度,大約是不可能的。)根據本人記憶,日本六、七十年代(經濟起飛時期),年平均增長率為11%(本文數字大多為記憶,是否有誤,請查對資料)。

全世界平均增長率,以六、七十年代計,一九六零年世界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六百十七美元,一九八一年為三千二百二十九美元,二十一年增長四點二倍,按此計算,年均增長率為8.3%(高於我們八零年時原定”翻二番”即二十年增長三倍,年均長率7.2%的速度)。八一年後增長速度無材料,估計沒有放慢。如果二零五零年我們只有人均四千美元,我們不僅將排到世界最後面,而且與先進國家差距將更大,即相對比較顯得更落後。日本從人均二百四十美元到五千美元,只用了二十三年;而我們,按”宏偉藍圖”,從一百五十美元到四千美元,要近百年,從二百五十美元到四千美元,要七十多年。這是說不過去的。更何況,五十年代,兩國相差不大,五十年代初基本上處於同一水平,而現在已相差頗大,再過六、七十年還達不到日本目前水平,則差距將更嚇人。

即使以國民生產總值的總額而言,五十年代,日本只有我們一半,而現在,已近我們的四倍(按:事實上已達六、七倍,此處數字是按八十年代前半期數字算),我們決不能在這樣的”宏偉藍圖”中自我陶醉,讓差距擴大的情況繼續下去,使自己越來越向世界末尾後退。因而,這樣的”宏偉藍圖”,難道不是歷史的大笑話嗎?難道不值得我們每個人感到羞恥嗎?難道中國連懂指數對數計算的中學生也沒有了嗎?

本人缺乏有關數位資料,無法進行詳細計算和論證,上述結論僅供參考。希望有關經濟部門進行詳細計算及科學論證。我們不能不加思索地輕率地提出目標、觀點及其它,那樣會鬧笑話。尤其是,如果自己連最簡單的計算也不會,那多少該有一點自知之明,決不要自以為是,冒充權威,向全民族提出”宏偉藍圖”,還是先向中學生學一學計算為好。自五八年以來,因信口開河而鬧的笑話已經不少了,今後不應該再鬧了(至少儘量少鬧)。

一九八八年五月十九日於鎮江江蘇省第二監獄(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不代表大紀元。

相關新聞
徐水良 : 對馬克思主義及其實踐唯物主義的批判
徐水良 : 民主取決於什麼?
徐水良 : 民主運動的現狀和我們的對策
徐水良: 民主最終仍然是手段   它的目的又是什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