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專題新聞》鐵路地下化 營造新風貌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3日訊】台北市是全台最早規劃、執行鐵路地下化的地區,從規劃到工程完工,耗費將近卅年光陰,如今,北起南港、南至板橋,台鐵西釵菪悎伈?◎F線已全數搬入「地下室」。

沒有鐵道隔離,雖然後站地區的繁華一時間還追不上前站,但鐵路地下化後釋出的街道、綠帶,帶動新一波都市風貌營造契機。

目前後站地區多種批發業已有聚集規模,商圈特色也逐漸穩固,老建築紛紛改建為商業大樓,看在市府眼裡,後站已經翻身;後站受益,前站也進一步繁榮,台北市「地王」重回前站地區,新光摩天大樓連續七年蟬聯「地王」;市府都市發展局預估,市中心區商業發展還能再向上推升。

板橋市鐵路地下化後,火車站也遷移至新址,市長林鴻池認為,新舊板橋火車站周邊商圈,雖然整體建設尚未成形,但相信三、五年內,將可創造出不輸給台北市的商機。

有了台北縣市的經驗,目前高雄市也正在推動四鐵(高鐵、台鐵、捷運及輕軌電車 )共構工程,預估未來完工後,不僅鐵路地下化可減少交通衝擊,台鐵高雄站區至少將空出七點四公頃空地,提供綠美化及都市空間使用。

北、高之外,其他地區的鐵路地下化或高架化工程,目前都還止於爭取、紙上作業階段。

台中縣市爭取鐵路地下化多年,一度進入實質規劃階段,但卻因承包廠商倒閉,一切回到原點,中央目前傾向將豐原至台中市鐵路高架化,雖與地下化的多數期待有落差,但地方也只好接受。

打消鐵道隔離的夢想即將成真,台中市後站地區的民眾都相當興奮,東區新庄里里長許良吉預言,後站的發展將會在鐵路高架化後,有重大且有利的變化。

台南市的鐵路地下化明年才要辦理細部計畫,但市府已經開始規劃未來地下化後的「都市縫合計畫」,除了串連前、後站區域外,還要縫合鐵路沿線兩側土地,要讓分裂百餘年的前、後站區域合而為一;在與地下化工程沒有衝突下,部分規劃中的文化創意產業,預期明年就會展開先期作業。

採訪:陳璟民、林金池、黃旭磊、孟慶慈、林良哲、曾鴻儒

整理:曾鴻儒

前後站發展 落差難消除

鐵路帶動了經濟發展,也區隔了都市發展,有專家認為,鐵路造成都市的邊界效應,是發展的正常現象,但也有人認為,政府拉抬特定產業的策略及自我定位也是關鍵。

因鐵路區隔而造成的都市發展落差,幾乎是台灣大都會、小城鎮的共通現象,曾在大學教授空間設計的嘉義市副市長邱上嘉認為,鐵路就像河川一樣,沿線會產生都市的邊界效應,是都市初期發展的必然現象。

台中市府都市發展局長黃崇典也認為,規劃設計火車站時,前站的腹地一定比後站大,容易有人潮聚集,發展空間自然比較大,就像裁縫師剪刀一裁,前後站土地使用硬生生被切割開來。

不過,也有學者不做如是觀,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所教授林佳正直言,前、後站發展差異是政府的政策失當,因為過去政府的重大建設、都市計畫通盤檢討均偏重前站,造成前、後站生活環境的階級化。

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助理教授吳文彥也持類似看法,他以高雄市為例,高雄市屬狹長地形,日據時期都市規劃缺乏都會區系統概念,交通運輸系統呈現L型,東西向道路運輸又嚴重不足,才會造成空間結構發展一度失衡。

要解決這樣的失衡狀況,專家的看法則不盡相同;邱上嘉認為,在都市發展已經成形後,要透過都市更新或都市發展策略來改變後站的萎縮,短時間內難有明顯效果。

林佳正則認為,即使鐵路地下化,仍很難消除已經形成的階級,而且在政府財政困難下,從都市更新、都市開發著手,也許較有效益。

黃崇典也認為,已存在的都市發展落差,並非沒有鐵軌的阻隔就能消弭,除了透過都市計畫,主要應從交通著手,交通一發達,土地價值會提高,都市發展才會趨於巫。

採訪:蔡佳蓉、張菁雅、曾鴻儒、余雪蘭

整理:曾鴻儒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