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鄭寶清:台鹽持續強化產品佈局進軍國際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胡薏文台北三十日電)台鹽公司去年再度創下每股獲利4.75元的佳績,每位員工高達12個月的年終獎金,都改寫台鹽成立以來的紀錄,台鹽公司董事長鄭寶清表示,面對鹽品取消專賣制度帶來的衝擊,台鹽將繼續強化生技產品佈局,同時要跨出台灣和全世界競爭。以下為專訪紀要:

問:去年2月起正式取消鹽品專賣制度,是否影響台鹽的業績?台鹽去年績效如何?

答:去年2月起,政府正式開放鹽品自由進口,取消鹽品專賣制度,對於以賣鹽為主要收入的台鹽來說,當然造成不小的衝擊。以去年的業績來說,台鹽在鹽品部分,全年的營收就少了近6億元,對於獲利的影響也達到2億元以上,但是台鹽藉由生技產品,去年營收仍達到37.35億元,較92年的35.09億元,成長約6%。

台鹽去年也因為生技產品業績成長,去年獲利達到12.56億元,較92年的10.83億元,成長16%,也達成全年獲利目標118%,每股稅前盈餘4.75元,創下台鹽公司84年成立以來,最高的獲利紀錄。

我到台鹽服務近3年來,台鹽連續3年的獲利,逐年改寫歷史新高紀錄,從91年獲利5億元、92年獲利10億元,到93年獲利12.5億元,以目前台鹽26.5億元股本估算,這3年台鹽已經賺進了一個資本額,與其他公營事業單位相比,毫不遜色。

尤其是去年,取消鹽品專賣制度後,台鹽業績與獲利仍然繼續成長,更是難能可貴。 問:取消鹽品專賣後,今年是否對台鹽繼續造成衝擊?台鹽如何因應?

答:由於鹽品開放自由進口,部分工業製程中需要用到鹽的大廠,都改為自行採購,加上傳統產業持續外移,用鹽最多的產業為染整廠,因此預估台鹽今年在鹽品部分,業績將繼續下滑20%,鹽佔台鹽的整體營收比重,去年第四季已經滑落至41%,生技產品攀升到49%,預估未來鹽佔營收比重,將持續下滑。

受到政府對相關財測公布規定的限制,我不能透露今年的業績成長幅度和目標,但關於鹽品下滑的部分,台鹽會用生技產品填補,台鹽轉型的腳步將更加積極,今年的目標當然是業績與獲利都持續成長。

問:台鹽日前與新加坡春顏公司簽約,讓台鹽綠迷雅產品進軍新加坡市場,在生技產品國際化的部分,台鹽的策略為何?

答:台鹽綠迷雅保養品的銷售,在台灣已經創下許多奇蹟,不僅是第一個在第一年,新產品銷售就開始獲利的品牌,市佔率也名列前茅。台鹽綠迷雅產品首創全世界化妝保養品先例,推出「無效退費」的保證,到目前為止仍然是獨一無二的,但完全沒有消費者上門要求退費,也顯示台鹽產品品質深獲消費者肯定。

但儘管如此,台灣市場日趨飽和,台鹽必須拓展國際市場,進軍國際,和其他國際品牌競爭。

台鹽從去年開始,就擬定了進軍國際市場的目標,先後在泰國、新加坡都與代理商簽約,大陸市場的部分,當地代理商已開始在上海進行試賣,消費者反應相當不錯,其他包括香港、美國與歐洲地區,以及東南亞的馬來西亞等地,都在洽談當中,預估今年在國際化的部分,台鹽將有相當顯著的成長。

台鹽產品在訂價策略方面,將採取全球統一訂價,台鹽將會自行吸收運費、關稅等成本,讓消費者無論在全球哪一個地區,都可以相同的價格買到台鹽產品。將本土商品拓展到全球市場,唯有一致的品質與價格,才能與其他世界品牌競爭。

因應今年國際市場成長需求,台鹽膠原蛋白產品部分,目前也在積極擴廠,預估第一季就可以完成擴廠作業,從目前的2個廠增加至3個廠,產能則擴充50%到一倍。

問:台鹽今年在生技新產品的佈局規劃如何?

答:台鹽在生技新產品的研發方面,一直在持續進行中,而且台鹽採取獎勵研發新產品的策略,使得研發人員士氣大振,例如研發成功綠迷雅細緻霜的人員,獲頒180萬元的研發獎金,最近也將頒發給研發台鹽骨錠的員工149萬元獎金,不過台鹽要推出新產品之前,仍然會謹慎評估,以「不是好貨不上市、不是精品不出廠」的原則,所以新產品推出的速度較難預估。

今年在生技產品的部分,已經確定的將有綠迷雅彩妝系列,綠迷雅彩妝將可使消費者,在上妝的同時,也能保養皮膚,訂價策略將延續一貫的中價位策略,目前已經進入產品包裝設計等最後作業階段,順利的話,最快上半年就有機會推出。

台鹽也在研發香水,不過,目前仍在討論市場區隔與市場定位。

台鹽由於謹慎的產品策略,以及產品品質已成功在消費者族群中建立口碑,台鹽的產品,往往一上市就出現缺貨的情況,例如最近推出的納豆激素,台鹽根本不敢打廣告,因為產品一上市,就賣到斷貨。還有先前的海洋鹼性離子水,這部分原本只是製鹽過程中的副產品,以往都被丟棄,沒想到推出後,廣受消費者歡迎,每個月銷售量突破100萬瓶,在水飲料中,擠進前3名。

現在為了要多生產一些鹼性離子水,台鹽也計畫將鹽品外銷,目前正和日本與韓國等洽談,如果鹽品能夠成功打開外銷市場,鹼性離子水的產能也可以增加,提升整體產品價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