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紫陽遺體送別活動結束後當局仍未鬆懈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謙北京特稿)已故中共總書記趙紫陽的遺體送別活動已於二十九日舉行。事件至今似乎已告一段落,但當局的保安工作仍未鬆懈。

趙紫陽於十七日清晨病逝後,北京方面就採取了高度嚴密的保安工作。從親友前往位於趙紫陽富強胡同舊居的靈堂向其弔唁,以至二十九日的遺體送別活動,有關保安工作從未鬆懈。有人認為,北京方面一方面要防止有人趁機鬧事,另一方面也限制媒體採訪。

趙紫陽的逝世,引起了海外及華文媒體的關注,當中尤以香港媒體最為重視,除了大篇幅報導相關消息外,部份報章還私下調派人手到北京協助採訪。可以說,從十七日至二十九日,與趙紫陽相關的新聞,是香港駐京媒體的重點目標。

與其他外國媒體比較,香港駐京記者採訪趙紫陽的新聞,確實更加積極和大膽。以設於趙紫陽故居的靈堂為例,從十九日起據信是第一位香港駐京記者以弔唁者身分順利進入後,其他香港駐京記者也相繼仿效。

而為了爭取在靈堂停留較長時間,以及避免被有關方面驅趕,一些記者甚至以家丁身分出現,主動協助趙家接收花圈及接待弔唁者。為了達到採訪目的,「無所不用其極」。

一些政治分析家認為,香港媒體如此重視趙紫陽逝世的消息,與部份港人至今仍然對一九八九年中國大陸爆發的學運及「六四」天安門事件存在的情結有關。

眾所週知,趙紫陽是因為八九年民運而下台的,原因是他對處理民運的手法與中央不協調,且比較同情發起活動的學生;而其結果是導致他被軟禁了十五年。

但也因為這樣,趙紫陽贏得了海外民運人士的正面評價。

近年,部份海外民運人士連同其舊部屬,更發起網上簽名活動,要求北京當局恢復他的自由身。

趙紫陽既是前中共高層領袖,卻又背負著「八九」民運的政治陰影,這樣一位人物的逝世,難免會令海外某些人想到這是否會為中國社會帶來震盪。

事實上,趙紫陽病逝當天,香港的中國人權民運信息中心負責人盧四海就曾表示,不排除其逝世可能會引發民眾上街追悼,最終帶來動盪。

不過,大家至今看到的結果是:大陸社會紋風不動。對此,北京一些學者認為,這與大陸取得的經濟成就及民眾比較滿意當前生活有關。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早先接受訪問時就指出,當前大陸經濟的高速發展,起碼有一半人滿意現狀。至於另一半,即使有所不滿,相信也只是期待當局逐步解決貧富不均等問題,而非認同激烈手段。

總而言之,雖然大陸社會存在不公平及官員貪污瀆職等令人不滿的現象,但當前已不存在足以引發類似「八九」學運的誘因。

不過,儘管如此,北京當局對處理趙紫陽病逝一事,卻從未放鬆過。在遺體送別活動結束後的翌日,一名香港記者仍然因為試圖靠近趙紫陽故居而被扣留了約一個小時。

據了解,北京方面採取如此嚴格的行動,也曾引起趙紫陽家屬的投訴。譬如個別親友前往富強胡同故居靈堂悼念趙紫陽時,被安全人員阻撓;以及參加遺體送別活動的名單,完全由當局掌控。

也有消息指出,趙紫陽家屬與官方最為爭議的是:對趙紫陽一生的評價。

在遺體送別活動後,北京方面以新華社發表報導的形式,肯定了趙紫陽早年的貢獻,卻否定其於「八九」的表現。

報導指出,「在革命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趙紫陽同志在地方先後擔任過中共縣委、地委、省委主要領導職務;在改革開放前期,趙紫陽同志先後擔任過中央和國家重要領導職務,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作出過有益的貢獻。在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中,趙紫陽犯了嚴重錯誤。」

對於這次北京方面處理趙紫陽事件的手法,以及透過新華社對其一生做出上述的評價,一些熟悉大陸事務的人士認為,這是北京方面顧及以下因素的結果:一是要慎防其逝世影響社會穩定;二是當年對趙紫陽作出評價的領導人還在;三是中央早已對「八九」學運及趙紫陽的問題有了結論,任何個人總不能違反中央的決定。

香港的中國問題專家劉銳紹接受訪問時則表示,由新華社發表對趙紫陽的評價,根本不算是中共對趙紫陽的「蓋棺論定」,因為按照慣例,真正的「蓋棺論定」,應以中共中央名義發出。

他覺得,當前的這種安排,是中共對現實環境所作出的妥協。

也有分析家指出,即使中共中央正式對趙紫陽作出「蓋棺論定」的評價,但翻開中共歷史,早期被「打倒」、後來卻因政治氣候及時空轉變而獲得平反的高層黨幹大有人在。所以,嚴格來說,所謂的「蓋棺論定」,只能說是在當前政治氣候下所作出的結論,能夠維持多久,還要看歷史時空的矛盾變化。

相關新聞
趙紫陽告別式 香港各界有不同看法
民主黨眾院領袖參加悼念趙紫陽活動
趙紫陽先生的去世与1989民運及1976年的四五運動的對比
30民眾﹑中外記者往八寶山弔唁受阻遭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