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荒之最 成都345家企業停産

標籤:

【大紀元1月7日訊】舊歲新年之交,成都遭遇有史以來最嚴重電荒!345家企業被迫停産在黑暗中過新年。然而這在中國全國性缺電中,其中浙江、江蘇、山西和內蒙古西部四個電網最爲嚴重。雖四川遭遇電荒之最仍排不上榜。

據中國經濟時報披露,2004年12月30日成都市電量和用電負荷缺口分別達到1222.5萬度和65.7萬千瓦。全市拉限電770條次。超過了全市3級預警指標。年末尾日,計劃用電量達到歷史最低點-3541.2萬度。

**成都遭遇電荒之最企業受損

去年12月29日,成都市經委和市電業局等相關單位發出通知:硬性限制光彩工程和市政照明用電;各娛樂場所的空調設定溫度不得高於18℃;對全市8181家裝接容量在315千伏安以下、非連續性生産企業採取了“停三供四”、“停五供二”的輪流用電方案;126家大中型企業分組輪流避峰、錯峰用電。

過新年(1至3日),成都市政府要求成都市345家企業全面停産,以保證居民用電。

**全國電荒成都排不上號

早前中華工商時報曾報道,電荒是全國範圍的損失慘重。在全國性缺電中,其中浙江、江蘇、山西和內蒙古西部四個電網最爲嚴重,處於持續拉閘限電狀態。 據去年12月22日專家預算結果,從2000年開始計算,5年來“電荒”給國民經濟造成的直接和間接損失已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

據專家判斷,如果上海屬於“一般短缺”、江蘇屬於“嚴重短缺”的話,而浙江省則進入“電力危機”的程度。據測算,浙江省高峰最大電力缺口爲750萬千瓦以上,直接損失GDP1000億人民幣!
  
更爲嚴重的是,一向被列爲重點的外商企業,用電需求也難以保證。諾基亞公司致函杭州市長要撤資。

**大缺電三分天災七分人禍

對於電力的持續荒缺中國當局的官員們有著不同的說法:一是“經濟過快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說,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國寶如是解釋。另一是,源於早前電力建設的人爲放緩之說,中國社會科學院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史丹認爲,這首先源於前幾年電力建設的人爲放緩。最典型的就是“三年不上火電”政策;據資深電力規劃專家、國家開發銀行顧問吳敬儒介紹,從1969年開始,國內就開始缺電,經過近20年的建設,1998年電力供需才首次出現平衡。“三年不上火電”的錯誤決策,就是從這時開始。

資料顯示,在1997年以前,國內電力投資建設的規模,平均每年都在2000萬千瓦以上;1998年,由於認爲電力需求不再增長,當年開工規模陡然下降爲1021萬千瓦;1999年和2000年,更進一步下跌,連續兩年只有600萬千瓦;2001年下跌勢頭才得以恢復。然而,隨著新一輪經濟增長用電需求加速增長,2000年到2003年間,全社會用電量分別增長11.36%、9.03%、11.6%和15.4%。但是,此時發電裝機增長量分別是6.88%、6%、8.39%,遠遠落後於用電量增長,加之新開工規模沒有及時調整。導致2002年電力缺口2035萬千瓦,2003年甚至高達4485萬千瓦。

**電力建設各搞一套

據悉,中國當局對電力建設,仍然實行規模控制。當前電力投資過熱,直接源於電荒,實行規模控制天方夜譚,同時“三年不上火力電廠”的教訓:當初凡是老老實實聽國家計委的;最後都缺電,浙江執行最堅決,於是現在電荒最烈;相反,現在日子都還好過些。據吳敬儒反映,現在許多都在按自己的打算、需要上專案,但都對外保密,誰也不知誰的底。各搞一套,局面非常亂。

據瞭解,爲解決電力缺口,四川省將全面啓動“三江”’竣j渡河、雅礱江、金沙江’隊藿q能源基地建設,依託宜賓、瀘州、廣安、達州四大煤炭主産區建設大型水電站;加大成都、德陽等電力負荷中心地區的電源建設;加快開發中型河流及扶持民族地區和邊遠山區小水電建設。

國電集團去年12月末斥資26.2億元,對華蓉山電廠2×30萬千瓦機組進行技改擴建。但成都市電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遭遇電荒並非一日之寒!2005年電煤供需仍舊緊張,電力供應需求緊張的情況將要持續到三月份才能部分緩解,直到2006年電力供需緊張的情況才可能得到全面緩和。

相關新聞
中國大陸電荒溯源純因決策失誤導致
電力市場風險加劇 外商大撤資
大陸入冬電荒 四川日斷電千八次
陳破空:新疆問題與民主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