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立委選舉 將成為憲改週期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范正祥╱台北報導〕研考會主委葉俊榮昨天在「2005年台灣憲改對國家發展之影響」研討會中指出,6月的修憲包含全盤性、週期性及公民性特色,未來憲改將隨著超高門檻公民複決條件,形成週期性,研判全國性的立委選舉,將成為憲改的週期。

葉俊榮表示,以往曾引起「公投綁大選」的爭議,然而在當前憲法要求超高公民複決門檻的情況下,很難想像憲法複決能藉由獨立舉辦而達到公民權半數的支持。憲法公民複決與全國性選舉結合,是現行憲法規定下,合乎邏輯的解釋。

他說,修憲時程從醞釀、議題設定、公開討論到成型,需經相當時間,可能每三到四年才有一次機會完成憲法的修改,全國性的立委選舉,就成為憲改的週期;以往國民大會隨時可集會而通過憲法的情境已不復存在。

葉俊榮論析,由於國會的超級多數及公民複決的超高門檻,未來憲改絕非可輕易發動,更不可能輕易達成。因此,單點議題式的修憲,難以累積足夠修憲量能,必須要有多議題的相互搭配,才可能對國會或公民形成「無法全部認同,但整體還可接受」的效果,啟動超高的同意門檻。

葉俊榮認為,未來憲法變遷的模式,將會環繞在國會的高門檻及複決的超高門檻,而導向公民本位及程序本位的思考,迥異於大家所熟知的模式。葉俊榮說,「許多人還沒有習慣,甚至還沒有真正體會這個轉變,但最後大家都得面對這樣一個變革」。

憲改確立國家地位與認同

〔記者范正祥╱台北報導〕總統府資政陳繼盛昨天在台灣民主基金會舉辦的「2005年台灣憲改對國家發展之影響」研討會表示,憲改是一個運動,假如台灣能夠成功推動憲改,將可得到許多好的結果,包括對內就是國家認同的完成,對外可在國際上幫助台灣確立國家的地位。

陳繼盛強調,推動憲改運動,學者討論只是一個開端,直接與民眾面對面溝通,讓民眾了解,更是重要。國家菁英必須「挽起衣袖,脫下西裝,跑到廟口」,非常有耐心地親身去向民眾說明:台灣推動憲改的目的?假如台灣能夠把憲改工作做好的話,可以達到什麼好的結果?以及若是做不好的話,究竟會對台灣造成何種的嚴重傷害?

他特別提及,台灣推動憲改時,也應將對話對象,由國內民眾延伸至國際。雖憲改本應屬於一個國家的國內事務,但台灣處境與一般國家不同,應當把台灣的憲改運動推展到世界上,變成一個國際共同關心與支持的話題。

陳繼盛指出,在過去威權時代,許多知識份子為了宣揚自由、民主、法治,也是到廟口作宣傳,當時還是在當局不許可的情況下,遮遮掩掩地在宣導憲政法治觀念,發揮了很大效果。如今國家菁英應學習昔日知識份子的精神,直接與民眾面對面溝通,把憲改當成一個運動推動。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