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外籍生增多 大學成地球村 銘傳…規劃國際學院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申慧媛╱台北報導〕銘傳大學明年將首開國內大學先例,規劃「國際學院」,本國籍和外國籍學生各佔一半,以大一大二不分系招生提供大眾傳播、觀光管理、國際企業及資訊管理等四個學群課程,大學四年課程含通識及必選修學分,全都用英語上課。

銘傳大學目前有九十七門課是以英語授課,除語文、觀光、資訊和管理等專業課程,也包括體育、設計、健康等通識課程,就連中國文學課程也用英文,校方動員的美、加、紐、澳等外籍師資達六十名。

銘傳大學國際學院院長陳亦蘭說,明年國際學院將規劃以大一大二不分系招生,吸引英語能力強的高中生就讀,讓學生在大學階段,即使不出國留學,也能培養與國際接軌的英語能力和多元文化。

銘傳三年級學生洪于凡表示,大一大二時英文能力不夠好,和外國學生一起上課,老師同學全部用英語交談,上起課來格外辛苦,常得靠翻譯機去了解別人說什麼,不過三年磨下來,不但學到外籍學生的開朗與積極的個性,英語聽力及表達能力也進步許多。

銘傳大學國際學院院長陳亦蘭指出,銘傳「國際學院」也會從各學系已錄取學生中,篩選有意與國際生同時上課的本國學生,給予半年的英語能力加強課程,使學生可以順利用英語上課,並參與討論及撰寫報告作業。

另外,國際學院也將設華語文教學系,招收英語能力較好學生,培養成為海外中文教師人才。

外籍學生人數高達兩百五十人、居各校之冠的政治大學教務長董金裕表示,政大外籍生因多分散在各學系,無法像銘傳一樣提供集中的課程規劃及招生,但未來會考慮增設以英語授課的課程。

多元文化背景 學習效果好

記者申慧媛╱專訪

銘傳大學2001年開始提供全英語的國際生課程,並提供第一年學費減半的優惠,外籍學生人數僅次於政大,已招收一百五十四名、來自五十四個國家的老外,不同的文化背景,讓校園顯得多元豐富。

金髮碧眼、來自美國密西根州的大衛是四年級學生,他在美國高中求學階段,遇到一位來自台灣的老師教他用ㄅㄆㄇ來學說國語,因而決定到台灣來留學。

大衛說,他是少數會注音符號的「老外」,因為能夠說得一口流利的中文,未來有意投入與華文世界的國際貿易工作,所以選擇讀銘傳大學的國企系。他認為,台灣的學生相當友善、熱情,而學費也很便宜,只要在美國的國家公園擔任管理員工作三個月,即可賺足在台灣一年的學費及生活費。

嗓音高亢優美、打扮時髦的黑美人蒂芙則是史瓦濟蘭前駐台外交官的子女,就讀三年級。蒂芙七歲時,隨外交官父親來到台灣,在台北美國學校求學,去年父親被派往他國,但她和哥哥、姊姊等三人則打算留在台灣發展。

蒂芙說,銘傳大學課程相當扎實,班上有一半是台灣人、一半來自世界各國,因為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總是發生各式各樣的笑話,學習效果特別好,將來她大學畢業後,打算在台灣擔任英語廣播從業員或電台DJ。

政大…必修勞動服務

〔記者黃以敬╱台北報導〕各大學積極招收外籍學生,但外籍學生要得到學位未必輕鬆,必須擦窗戶、照顧老人才能畢業。校方解釋是希望外籍學生能走出校園,認識台灣基層社區。

政治大學四年前率先開辦國內第一個全部以英語授課的IMBA(國際經營管理碩士 )學程以來,招收的外籍學生包含來自美國、英國、澳洲、加拿大、俄國等二十多個國家,不僅有各國政府高階公務主管,也有不少外商公司經理級以上主管,但所有學生都必須捲起袖子進入台灣基層服務,畢業前須服務達至少五十個小時。

政大IMBA執行長陳春龍教授指出,政大去年開始試辦要求外籍生做社區服務,原本預料會有學生反彈,但幾乎所有外籍生都很樂於利用這個機會多接觸台灣基層社區,有的外商主管到木柵地區養老院陪老人唱歌學跳舞,五十多位外籍生還集體報名在社區當義工,除草、清潔樣樣都做。

政大國際事務組公關柯世雯表示,這個月二十九號,將近六十位外籍研究生將被安排到關渡自然公園當義工,許多外籍學生甚至是攜家帶眷集體報名,一起拔草、撿垃圾。

成大、清大 也有勞動服務課

實施勞動服務課程的台大、成大及清大等大學,外籍學生也都須捲起袖子勞動服務。清大教務長周懷樸指出,清華大學大學部今年招收十多名外籍生,來自美國、俄羅斯甚至蒙古,就都必修「勞動服務課程」,每個人都須捲起袖子掃地、擦窗戶,希望讓外國學生有融入感,與台灣學生打成一片。不少學生表示,未來回到祖國,考慮把這些勞動服務課程經驗帶回推廣。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