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商回流實錄╱台灣押花產業升級 全球佈局

人氣: 5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孟慶慈╱專題報導)
赴中國打拚十六年,一手帶出押花產業的台灣押花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劍雄,十年前驀然發現,再怎麼拚,也拚不過人治的社會,兩年前將事業重心轉回台灣,要為台灣的押花產業升級盡份心力。

一、二十年前,台灣土地成本高漲、工資提升,何劍雄看上對岸的優勢,先後投資成立十一處花卉農場、傳授鮮花押製的技術,最高時期約養活了三萬人。

中國人治社會 朝令夕改

不過,人治社會的中國,往往有許多始料未及的變化,企業辛苦的投資、付出,得到的不一定是甜美的果實,心血化為烏有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何劍雄投資的農場,曾遇到「乞丐趕廟公」的情形,農場的場長提出自立門戶的要求,何劍雄樂觀其成,還計畫出資協助創業,沒想到對方所謂的自立門戶,竟是要趕他離開,讓出公司的經營權。

何劍雄也曾為了爭取農場的所有權,與彼岸的人對簿公堂,原以為公司是由他出資所成立,打官司應穩操勝算,不料,當地的法官庭上說他不是「中國人」,他與中國人發生糾紛,案件需送到北京,循國際仲裁方式處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他只好忍痛放棄;十六年來,前後投資的十一處農場,最後何劍雄只能掌握三處。

對岸反覆不定,朝令夕改,讓何劍雄感嘆不已,也領悟到,人治的社會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他觀察到,「中國近一、二十年來經濟發展快速,但整體根基並不扎實,再加上人治主掌,企業前去找尋機會,存活下來是幸運,陣亡不意外,世界的舞台何其大,台灣押花要全球佈局。」

他也開始思考,一手帶出對岸的押花產業,但對自己土生土長的台灣又做了什麼,為何台灣的押花竟然還停留在一、二十年前的水準。

四、五年前,何劍雄認真評估,將事業重心遷回台灣發展的可能性,積極走訪各工業區,九十二年他向經濟部工業局承租台南科技工業區一千六百坪土地,去年10月第一座廠房完成,主要產品為以押花貼合塑料技術製成的文具等相關品;至今台灣押花已生產、外銷歐洲一百五十萬個文具夾,估計到2006年,年營業額可以達到兩億元。

台灣押花產業目前仍停留在手工藝、加工品階段,沒有大量生產的相關品,事實上,押花產業最發達的日本也是如此;整體而言,押花的產業仍不成熟,然而台灣押花公司已能夠量產出押花結合塑料的文具夾。

「多虧了台灣的學術、官方研究機構等的伸援手,才得以在技術上有所突破,將兩種不同的材料,結合在一起;量產所需的設備,市面上根本買不到,也是研究機構多次協助研究、改良市售的機械設備。」何劍雄回台後也再次深刻感受到台灣產業人才的豐厚實力。

很多人認為台灣的投資環境不理想,但何劍雄指出,傳統產業一定得升級,不升級去到哪裡都一樣,自己不求進步,不想往上走,政府再怎麼提供協助、給予優惠都沒有用,最後還是會出局。

何劍雄不否認,台灣押花升級的過程很辛苦,但未來一定會享受到甜美的果實,現在台灣押花已經著手規劃興建第二期工程,也將逐步落實難度更高的押花鑲崁、押花塑合玻璃技術及量產。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