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部長會議前夕WTO會員國仍缺乏交集

標籤:

【大紀元11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呂志翔日內瓦十五日專電)世界貿易組織香港部長會議的目標已確定降低,但WTO會員國立場依然分歧,杜哈談判每個議題小組在草擬部長會議宣言草案時,都面臨了相當困難。

各議題談判小組應於二十五日前提出草案,由秘書長拉米彙整,十二月二日經總理事會討論決定後,送交十二月十三日起舉行的部長會議。

到目前為止,每個小組準備草案都阻力重重,即使談判最具進展的「貿易便捷化」,也因開發中與已開發國家對立,而陷入僵局,「貿易與發展」議題也出現同樣局面,非農產品市場進入(NAMA)的草案更沒有頭緒。

杜哈談判陷入僵局主要仍在農業議題,談判小組主席法孔納將於明、後天提出草案內容,由於主要會員國或集團對農產品市場開放立場迥異,法孔納的草案恐怕難以令各方滿意。

主要農業出口國及拉米都主張草案內容必須要有具體數字,貿易部長在香港才能進行談判,如只是空泛的進度報告,部長會議將是一籌莫展。

歐盟及台灣參與的「十國集團」在過去的會議中,已明確表示反對草案中包含數字,以期在香港會議後的談判中擁有更大的彈性與空間。

在確定降低香港部長會議的目標後,拉米又期望部長會議能有最大進展,並充分反映在部長會議的宣言中,但部分會員國認為,既然已降低部長會議目標,他們沒有必要在香港部長會議作明確承諾。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洲國家常任代表說,目前的情況令人感到困惑。

另外,隨著談判進入關鍵時期,已開發與開發中,特別是低度開發國家的歧見更為明顯。如在貿易便捷化議題上,主席兩度提出草案,開發中國家藉著「修飾」文字之名,實質改變內容,歐盟、美國當場拒絕,談判也為之停頓。

美國與歐盟等一再強調,杜哈回合標榜的是「發展」,最大受惠國將是開發中國家,他們願意開放市場,推動貿易自由化,提升開發中國家的貿易,但部份落後開發中國家間仍持懷疑態度,如何化解這個根深柢固情節將是最大挑戰。

根據WTO先期規畫,香港會議應完成農業及NAMA「談判模式」,並在明年底前結束所有談判,現在已排除完成談判模式可能性,但明年底完成杜哈回合的目標並未改變,香港會議也將決定完成談判模式的新期限。

相關新聞
史諾:WTO香港會談攸關杜哈回合談判成敗
傳產紡織業結合高科技 增添附加價值
歐盟敦促中國放寬貿易限制 否則訴諸WTO
世貿組織小型部長會議試圖挽救杜哈談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