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村落(1)

洞中多少歲月 塵世幾度春秋──桃源仙境秦人村

楚筠 整理

人氣 2
標籤: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吟誦了1600多年,桃花源也成了人間世外桃源的代名詞。桃花源背後是巍巍群峰,面臨滾滾沅江,這裡遍佈古樹修竹,芳草野花,其間山泉溪水流淌,石頭小徑曲曲折折,極富山水田園之美。

在幽深的武陵山深處,有一個秦人洞,洞內有一座古老的村落,居住著數十戶人家,因村民大多姓秦,所以該村又叫秦人村。相傳在古老的年代,秦人為了躲避戰亂,來到群山之中避禍,自此在這裡自耕自種,繁衍生息,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也自成一方風土。


*古道、古洞、古長廊
  
秦人村以古、土、野、奇的風姿和晨鐘暮鼓,傾訴著久遠的歷史和歲月的蒼涼。秦人古道相傳是避禍的秦人送《桃花源記》中武陵漁郎走出桃花源的又一秘徑,自從漁郎離開,這條秘道即封閉千餘載。秦人古道蜿蜒延伸千餘米,兩旁有一些先秦風格的建築,十分罕見,踏上秦人古道,濃濃的古意油然而生,眼前的一切是那麼的古樸,與外面的世界如此的不同,真有一種與世隔絕之感。
  
秦人古洞在桃花潭上方,洞長約67米,洞口古樹森森,奇石古木,一派蒼茫古色,秦時,洞很狹窄,穿洞時需匍匐前行,一旦穿過此洞,眼前便豁然開朗,正如陶公所述:「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穿過秦人古洞,沿著月牙形的山灣,便是譽為天下第一絕的「竹廊」,約1000多米長,透迄婉蜒,每隔數十米便又一座座四方亭、六角亭、飛簷亭和竹橋亭,結構精巧,古樸典雅,長廊兩側植有各種花竹,沿著這條古色古香的長廊緩緩前行,竟有越千年滄桑之感。

*秦人村人的衣食住行
  
秦人村,這座代表先秦文化的古村落在深山之中默默地走過一千六百多年,真是「洞中多少歲月 塵世幾度春秋」。縱然外面的世界幾經變遷,秦人村裡的人們依然過著他們自己的日子,一片寧靜。
  
秦人村幾處民居,均為秦代建築式樣。雕樑畫棟,飛簷斗角。室外田園桑竹,古意蒼茫。據說以前的民居是竹屋茅舍,依山而建,獨門獨戶。室內以石板、木板為凳,以幾塊木板相拼成床,現在這裡的民居已是青瓦粉牆的木屋,但依然具有古代遺風。村裡沒有公路,全是田園上縱橫交錯的田間小路,散發著清新的泥土芬芳。
  
自古,這裡的人家家備有紡車、織機,且自己耕種棉花,採摘後,自紡自織,並用植物製成染料,將織成後的土布染成青、蘭、灰或紫的顏色。再一針一線地縫製成一件衣裳。男子的衣服為對襟衣,女子為大件衣,一色的布扣襻,褲子全為大折襠褲,4尺大的褲腰,在肚前一抄一折,再繫上布帶。
  
南方人的飲食以米為主,秦人村也不例外,只是他們加工大米的方法很獨特。他們用碟子、石碓、風車加工剛收割下來的稻米。碟子由上下兩個圓形扇面構成,中間有一硬木軸,下扇固定在木架上,上扇繞木軸在下扇上轉動。兩個扇面之間有規則地嵌有許多硬木片作為齒,齒縫間用黃土夯緊將齒固定。碟子的作用是將稻米除去粗殼。將帶殼的稻米堆在上扇的容斗裡,以人力推動上扇轉動,通過木齒的磨擦除去稻殼,成為糙米。糙米再經過石碓加工便成為熟米。據說這種方法製成的大米十分香甜。

*秦人村裡的古老建築
  
秦人村裡有很多歷史遺蹟,處處體現出怡然自得的桃源風範。秦先祠 相傳是秦人奉禮祖先的祠堂,後來經多次重修,祠旁種植桑竹,每逢佳日節慶,婚喪嫁娶,秦人均在此祭祀祖先。因陶淵明詩「桑竹垂餘蔭」而得名的「餘蔭堂」是供給秦中孤寡、病殘之人的居住之處,由秦人提供四時供養,那時這裡樹木繁茂,十分清幽,可惜此景此境現已不復存在。
  
相傳為秦人所建的「自樂橋」,原為石橋,後來重建時變成竹橋,橋下一汪池水,清澈見底,橋上清風拂面,村裡男男女女聚於橋上,望月談天,或歌或舞,一派怡然自樂的世外桃源之意。
  
秦人村地處深山,遠離世間的喧囂,月亮彷彿依然是秦時的明月,靜靜地照耀著村裡的一景一物,古樸的民居深處,時不時傳來陣陣犬吠和雞鳴,傍晚暮歸的老牛身上,傳來牧童悠揚的笛聲,田間水車的輕搖,路旁那秦劍楚刀,石磨瓦罐,還有那拈籐老樹下,黃髮垂髫,共享天倫,但願古老的秦人村依然享受著桃源般的寧靜生活。@

相關新聞
布拉格跨年遊 看古老建築、逛聖誕集市
見證百年風華 東京原宿木造車站走入歷史
【傳統文化】劉將軍欺侮神靈 遭暴亡
【传统文化】說「臘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