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歧見能否化解攸關香港WTO峰會成功與否

標籤:

【大紀元11月25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五日綜合報導)世界貿易組織(WTO)12月中旬 (13-18日)將在香港召開第六屆部長會議,由於目前貿易談判僵局遲遲無法化解,除非會前出現峰迴路轉,在農產品進口關稅及補貼等爭議獲致具體共識,否則香港會談恐難達成預定的目標,也勢必影響世貿組織的信譽。

為使香港會談有所進展,打破杜哈回合談判僵局,在剛落幕的南韓釜山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APCE)非正式領袖峰會裡,就有不少與會元首敦促各國應努力促成香港會談達成目標。 

由於各方歧見頗深,不少觀察家皆看好香港會談,彭博專欄作家Andy Mukherje形容香港峰會四部曲可能為:首先,148個WTO成員國貿易部長預料針對農業補貼達成協議,再來宣稱談判觸礁,接著又可能突破僵局,最後兩手一攤打道回府。

事實上,為打開杜哈回合談判4年來僵局,美國、歐盟、日本、巴西等WTO主要會員國部長本月初均參與WTO秘書長拉米主導的小型部長會議,確定無法達成香港會議既定目標,至少要延遲到明年初才有可能。

綜合各方報導,完成2001年WTO杜哈回合進展談判一波三折,美國和歐洲聯盟在調降農業補貼和關稅等癥結議題,各吹各的調,除了大打互相推諉和咎責的口水戰外,消弭歧見進展迄今十分有限。

馬來西亞總理阿布杜拉在APEC會議後受訪時表示,美方已提出新立場,美國總統布希承諾給予堅定支持,顯示農業爭議的球如今落在歐盟手中。

布希不僅矢言將在2010年以前取消出口補貼,且也爭取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與美站在同一陣線。

不過,實際上,美國在2001年提撥215億美元金援國內農民後,迄今一直未提供審計數據,日本情形也類似。

在已開發國家中,歐盟最仰賴補貼手段扶持農產品競爭力,但不是APEC成員的歐盟無法在這個經貿論壇發聲。

歐盟在2003年墨西哥坎昆WTO談判強烈捍衛農業出口補貼,但迄今立場已見轉圜,目前的歐盟輪值主席國英國已表示,歐洲出口補貼須在2010年以前壽終正寢。

歐盟在10月28日亮出「底線」,提出其有史以來最大的農產品進口關稅調降,期促使談判對象繼續推動其他的WTO貿易議題。不過,印度和巴西已拒絕接受歐盟的農產品平均關稅由23%調降至12%的提議,指稱降稅幅度不足,且極力主張農產品議題應為優先要務。

反觀即便美國調整立場,但也不必然是採取一個更好的立場。美國已提議調降補貼高達60%,可能不過是抬高要求日本和歐盟做出更多讓步的籌碼。

美國的提議難以獲得迴響,實因其反週期給付(counter cyclical payments)的農業補貼作法將轉向所謂的藍色措施 (藍箱Blue box),藉由這種方式達成宣稱的減少「黃箱」補貼承諾,實際上可能藉此將反週期補貼重新分類,或引用新的補貼措施。

藍色措施是烏拉圭回合談判中的用語,指農業補貼類型之一,包括生產限制計畫下對生產者的直接給付,而此一補貼並不包含在根據WTO農業協定的削減承諾中。美國的差額給付 (deficiency payments)及歐盟的補償給付均屬於此一類型補貼。

另外更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堅持重拾烏拉圭回合談判的失效「和平條款」,而根據農業暨貿易政策研究所(IATP)調查,即便其他國家之後發現它們預期中享受杜哈回合貿易談判的成果遭稀釋,或因美國補貼而遭抵銷,美國農業計劃也可免受到世貿組織爭議解決機制的挑戰。

根據WTO分類,補貼可分為「綠箱」、「藍箱」和「黃箱」。「綠箱」是一種不會引起貿易扭曲的補貼,例如在科技、水利、環保等方面的投資或支援,因而不受WTO限制。

「藍箱」是一種直接支付的資金,但限於用在被制定生產限額的農業,如政府對被規定休耕的生產者所需作出的補貼。

「黃箱」是WTO認為會產生貿易扭曲的補貼,如對糧食等農產品提供價格、出口或其他形式保護性措施。

農產品補貼、關稅調降幅度以及美國和歐洲等工業大國立場一致希望開發中國家進一步開發市場是貿易談判停滯不前的絆腳石,惟有化解相關爭議,其他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香港會談計劃通過新的多邊貿易協定綱要,達成杜哈回合談判目標,若以美國提議為主軸達成協議,未顧及考量到開發中國家的立場和需求,恐難逃重蹈西雅圖和坎昆會議失敗覆轍,而急就章的協議可能「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相關新聞
香港部長會議前夕WTO會員國仍缺乏交集
APEC登場 中華台北與加拿大舉行雙邊會談 
APEC部長會議敦促WTO香港峰會必須成功
APEC部長會議 兩岸對降稅智財權立場相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