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報導松花江污染 中國傳媒掩蓋

標籤:

【大紀元11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田清編譯)外國媒體持續大幅報導松花江污染事件,時代雜誌27日刊登任易明(ELIZABETH ECONOMY )評論文章,她是美國「外交關係理事會」(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亞洲研究主任,也是《黑色河流悠悠流──中國未來所面對的生態挑戰》(The River Runs Black)的作者。她說,中國快速的經濟發展,各地的貪污和遇事無人管的政治體制引發的環保危機已經威脅到幾億中國人的生命。

文章引用今年稍早公佈的數據,中國的水資源部長宣佈每天有3億人飲用受污染的水。其中1億9千萬人因為引用的水過度污染而引發疾病。小孩是特別容易受感染的,每年有超過3萬名孩童因為不乾淨的水造成腹瀉而死亡。

文章也引用黃河水利委員會的資料,河流污染每年造成中國經濟19億元的成本。中國的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不斷地發布報告指出,流經中國鄉村地區的河水中超過75%不適合作為飲用水也不適合釣魚。中國政府監測的河水中有30%的水質低於5級(不適合農業或工業)。

任易明指出,我們可以輕易地把這個毀滅性的情況歸咎到中國快速的經濟成長。然而,中國的政治體系也埋藏了很深的缺陷。當北京的官員常規式地通過保護環境的法律時,地方官員和工廠管理者卻聯合逃避這些規範。環境保護是中國社會不安日益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

文章說哈爾濱事件給我們的教訓是什麼?在非典之後,中國的領導人對於在國際媒體嚴厲的鎂光燈下運作越來越熟練。在承認過失並可能免職一些官員之後,他們可能把哈爾濱事件作為願意公開面對例如禽流感等挑戰的進一步證據。不幸的是,北京不太可能承認哈爾濱災難實際上是一個警鐘l,如果沒有實際的改革,中國領導人是把幾億名絕望不幸的人民置於風險當中,也會有更大的社會不安,並且可能終結中國的經濟奇蹟。

紐約時報報導說,本週在中國的新聞媒體和互連網中,民眾對100噸的苯和硝基苯在國營吉林化工廠爆炸後流入松花江一事顯得怨氣沸騰。

中國的科學家已經警告苯滲入靠近河床的土壤或是被魚和其他海洋生物吸收的長期危險。國營的中國石油集團旗下的化學工廠生產苯,一種從石油衍生出來沒有顏色的液體。含有大量苯的飲用水會導致疾病甚至死亡。苯也被視為致癌物質,特別適合各類血癌和淋巴瘤有關。

2002年11月中國南部發現急性呼吸道症候群,也就是“非典”之後好幾個月,中共當局都不承認疫情,直到傳播到香港和北京之後才不得不承認,中共衛生部官員也因為隱瞞真相受到嚴厲批評。

紐時報導指出,這次化工廠幫爆炸之後,工廠人員最初宣稱意外沒有造成空氣污染,並且否認有苯流入松花江。顯然,吉林的政府官員最初也否認有化學品流入下游的黑龍江省其他城市。

紐時引用中國每日青年報報導吉林的地方環保官員一開始是將蓄水庫的水傾倒到松花江以稀釋苯的外溢,而不是向社會大眾宣佈這項消息。到了星期一,哈爾濱的官員才準備好宣布停水,但是又害怕化學污染的消息會引發社會恐慌,所以他們宣稱停水原因是維修水管。

在這樣嚴重的事件當中,省和地方政府常常等待北京中央政府的指示以便決定如何對社會公開。 這次事件中高層領導人扮演的角色還不清楚,不過未經證實的消息指出,溫家寶總理最後裁示公開哈爾濱的問題。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哈爾濱一旦恢復供水  初期水仍不適飲用
黑龍江拍《水之情》大唱讚歌遭諷
哈爾濱官員集體撒謊 中共向俄致歉
哈爾濱專家:自來水仍含有害物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