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

【在地達人】創新竹藝-劉文煌

 創新竹藝-劉文煌





拿 起一本竹製的餐廳菜單,劉文煌嘴裏唸了聲「阿彌陀佛」,右手輕輕一掀,就翻開了菜單。面對使盡蠻力也打不開的客人,他說:「只要誠心誠意的說阿彌陀佛,就可以打開啦!」聽著劉文煌煞有其事的說著,大伙總是笑得東倒西歪,唸多少次的阿彌陀佛都沒用。原來,這菜單也是有「玄機」在裏頭的呢!

 來 自德國賓士廠的十八位工程師,因為打不開「大禾竹藝工坊」所生產的「玄機盒」,從原本興趣缺缺的表情轉為佩服無比;也曾有日本遊客買了玄機盒之後,鑽不透其中玄機而專程再跑一次台灣,向設計產品的竹藝師劉文煌請教。「我是用讀畜牧系的這顆腦袋在思考。」非本科系出身的劉文煌說,設計玄機盒,不光是「想出來」而已,「做出來」又是另一個考驗。

 光 滑的竹面,細緻的接合,即使是第一款設計的玄機盒,也看不出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劉文煌指著另一款提籃茶組說:「提把可以卸下但不會脫落,蓋子可當托盤,隔板是茶盤,第三層擺設茶具還可以裝茶湯,使用過程中的所有細節都要考慮到。」所有產品都得先精心思考,再經由手工製作,除了經驗和技巧,還需要耐心和智慧。

 二 十年前,劉文煌退伍後回到家鄉竹山鎮,買了二台老舊的「夾具」,開始了他的竹藝師生涯。接到第一筆訂單時,雖然對方只需要30個玄機盒,但他卻眉開眼笑的樂了足足三天。低價賣出的結果,卻造成訂單接得越多,錢也賠得越多,若要降低生產成本,又是劉文煌辦不到的事情。





 最 後,劉文煌終於下了決心,不再考慮產品賣不賣得出去,只是埋頭做自己想做的東西。如果賣不出去,該怎麼辦呢?「就賭一賭吧,不接訂單,自己來賣!」或著是因為年輕,也或著是憑著那股莫名的執著,今天在竹科、京華城、新光三越,還有國際飯店中,都可以見到他的專櫃。如果過了營業時間,還看到有人抱著竹製品死命鑽研,不用懷疑,那一定是劉文煌設計的玄機盒。

 

劉 文煌在竹山鎮成立「大禾竹藝工坊」,製作與其他竹藝家不同的設計性產品。從民國80年起,開始連年獲得各種獎項,包括多次的台灣手工業產品評選展、台灣工業設計競賽的最優獎和優選獎,還得到了中興文藝獎章的竹藝獎。見到劉文煌的產品價位雖然偏高,所打下的市場卻逐年增加,近年市面上也初現很多類似的仿製品,但劉文煌並不在意,因為竹子是有生命、有深度的東西。「我的竹製品在生產的過程中,每一個步驟都是用心去做的。」製作竹藝品,若一心想的是以產品來賣錢,那麼生產的品質絕對不一樣。

 

取 下圓面的竹片,經過乾燥之後,竹片都已變得歪七扭八,要讓竹片變得平整,而且在小小的產品中,利用細微的空間做設計,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眼神掃過架上林林總總的竹製品,劉文煌說:「每一樣產品,至少都要經過四個月的設計,而人生又有多少四個月?我能夠做出多少來呢?都還是未知數。」距離生產一百件玄機盒的目標,劉文煌還有八十多件產品需要努力。而設計產品需要全心專注,這漫長的過程沒人可以幫忙,在這種時候,劉文煌是十分寂寞的。

 

白 手起家,從困難的環境體驗人生,劉文煌笑說自己那時窮得連鬼都不怕,因為「連買金紙來燒的錢都沒有,當然不用擔心他們會來找我啦!」劉文煌十分珍惜從無到有、一路走來的過程,而他一直放在心頭的,不是產品的銷售,不是分店的營運,而是竹工藝的傳承。

 

不 一定非得是自己的家人,五十多歲的劉文煌希望在下一個世代的年輕人中,找到有心將「大禾竹藝工坊」源源不絕傳遞下去的人。讓「大禾」已嶄露的頭角,茁壯為台灣工藝界的一顆大樹,讓自己的創新精神,替台灣竹工藝產業保持源源不絕的生命力。

——本文轉載自《OTOP地方特色網》 http://www.otop.org.tw(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