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他信動輒起訴媒體 泰新聞自由迎寒冬

人氣 10

【大紀元11月9日訊】(亞洲時報 Pepe Escobar曼谷撰文)泰國曾經以新聞自由開放著稱,然而今天已經好景不在。巴黎「記者無國界」組織(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發表的2005年「全球新聞自由」 指數顯示,泰國在受調查的167個國家中排在第107位,甚至落後於後紅色高棉時期的柬埔寨和後蘇哈托時期的印尼。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這個問題在東南亞記者協會(SEAPA)看來再明確不過。SEAPA主席羅比(Roby Alampay)指出:「泰國的新聞業突然烏雲密佈,是泰國總理他信(Thaksin Shinawatra)而不是其他任何人應該對此負主要責任」。這位億萬富翁、他的政府、家人或朋友只要對某家媒體的報導感到不滿,就會提出訴訟,泰國新聞界因此人心惶惶。

他信2005年初曾鄭重向選民承諾他將支持新聞自由。然而現在,至少在曼谷人看來,他與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對新聞自由的態度看來如出一轍。李光耀曾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成功起訴《國際先驅論壇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和《遠東經濟評論》(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的發行人-道瓊斯公司(Dow Jones)。不過兩者之間還是有區別:李光耀起訴的據說是誹謗他的外國人,而他信政府起訴的卻是泰國同胞。

「扭曲事實」

近日,與泰國總理他信相關的一樁案子在曼谷街頭傳得沸沸揚揚,被他信起訴的是泰國最有影響力的傳媒集團之一-經理人傳媒公司(Manager Media Group)的創建者林明達(Sondhi Limthongkul)。《亞洲時報在線》也是其下屬媒體。

9 月30日,他信總理向刑事和民事法庭同時遞交了針對林明達、他的合夥人沙羅查(Sarocha Pornudomsak)與Thaiday.com(經理人傳媒公司的一個姐妹公司和一個政治八卦節目的製作人)的訴狀,並要求以誹謗罪獲得5億泰銖(約合1200萬美元)的賠償。他信總理的理由是:林明達和沙羅查在9月9日的「脫口秀」節目上質疑他信對德高望重的國王浦眉蓬(Bhumibol Adulyadej)的忠誠。

這個「脫口秀」節目過去通常在泰國第9頻道播出。就在那次有爭議的「脫口秀」播出幾天後,第9頻道的擁有者-國有的泰國大眾媒體組織(MCOT)突然在9月15日停播了該節目。MCOT這麼做的理由是:該節目「一邊倒」和「不公正」地攻擊他信總理,並影射他與國王的關係。

10 月11日,他信再次向刑事和民事法庭提起訴訟,要求《經理人日報》(Manager Daily)的發行人-經理人傳媒公司和他的兩個執行官,就其誹謗行為另外賠償5億泰銖。理由是:《經理人日報》9月27日發表的高級僧侶Luangta Maha Bua的公開佈道中有嚴厲抨擊政府之詞。

他信的首席律師帕納•本插信(Thana Benjathikul)指出,鑒於總理「如此高的社會地位」,總計要求2400萬美元的賠償並不過分。他說,泰國法律過去規定的最高賠償是500萬泰銖(不到12.5萬美元),2400萬美元是考慮進了通貨膨脹的因素。不過他說:「這是我們要求賠償的數額,被告到底要賠償多少取決於法官的判決。」他解釋道,第一份訴訟是針對林明達、沙拉查和Thaiday.com對他信的「惡毒」攻擊,第二份是針對經理人傳媒公司對他信政府的抨擊。對林明達的民事訴訟是為了維護總理的名聲。

帕納否認這次起訴與壓制媒體有任何關聯。他說:「泰國的報紙可以批評任何人。你可以暢所欲言,但你不能無憑無據地攻擊任何人。如果媒體在它們的報導中歪曲事實,總理就有資格使用他作為一個公民的起訴權。」

帕納指出,他信指控《經理人日報》 「歪曲事實」主要是指它不加剪輯地全文發表了高級僧侶Luangta Maha Bua的佈道(其他媒體都只選摘了部分內容),並且加了一個可疑的大字標題(「該報在這份佈道中加入了自己的觀點」)。帕納表示,他將在法庭上證明該報的標題不實。

他信的律師還表示,高僧Luangta Maha Bua將不會與林明達一同受到起訴,這基本上是因為在泰國的佛教文化中起訴一位受萬民景仰的聖人「不太合適」。他說:「他非常有威望。他信總理過去也非常喜歡他。」但泰國律師協會(Law Society of Thailand)秘書長Sombat Wongkamhaeng表示,在泰國沒有任何人可以免於他人的起訴。帕納的解釋再明確不過:「如果他不是僧人,我們本可起訴他」。但這位僧侶恰恰希望他信的律師對他採取法律行動。

起訴我吧!我可以接受

在信仰佛教的泰國,即使是年高德勳的高級僧侶也不能淩駕於法律之上。92歲的Luangta Maha Bua是泰國東北部烏泰他尼(Udon Thani)一個名叫Wat Pha Ban Tad的寺廟主持。即使是在世俗的曼谷人眼裏,他也被認為是一個爭議人物。許多上了年紀的比較傳統的泰國人不贊同他積極參與世俗活動,他們認為僧侶不應過問政治。

不過,Luangta Maha Bua毫不掩飾他對扮演重要政治角色的熱情。在1997年泰國爆發嚴重的金融危機期間,他成功地動員國內外同胞向泰國銀行捐贈黃金與美元,以此來減輕國家的經濟負擔。當他信在第一屆任期內被控向公眾隱瞞數十億資產時,他還幫這位總理解圍。

訴訟書上說,發表「措辭激烈」和「不真實」的聲明不是一種「有良好信仰的行為」。帕納堅持認為,「即使這份佈道的內容是真實的,一家報紙也必須謹慎,不要發表可能傷害他人的錯誤言論」。帕納為他信的訴訟辯護道:「這是個人在行使保護自身名聲和隱私的權利。《經理人日報》對他信的批評不是對一個公共官員的監督,而是用刺耳的話傷害他本人。」

他信政府不起訴Luangta Maha Bua並不意味著就此罷手。當他信10月13日在歐洲進行國事訪問時,副總理頌奇(Wisanu Krea-ngam,據說是一位法律專家)繼續攻擊Luangta Maha Bua。他說:「佈道中包含許多激烈言辭,並且充滿著仇視。我們還發現有網站也公佈了這份佈道。」頌奇補充說:「順便說一句,好僧侶還是有很多的。」

Luangta Maha Bua也許不會被他信政府列入「好僧侶」之列,因為他向他信發出公開挑戰。這位高僧表示,他信也應該是這場訴訟案中的被告。他問道:「如果我的佈道中真的有不當之詞,為何這位總理不起訴我?」在證實《經理人日報》準確發表了他的全篇佈道後,他表示自己隨時準備入獄。他說:「我已經聽到許多國人抱怨說,本屆政府的政治野心極大。這將傷害到長期形成的重要國家體制。」

為何他信不起訴這位首先攻擊他的僧侶?用泰國英語日報《國家報》(Nation)的話來說,這個 「百萬泰銖問題」隨著這場綠色肥皂劇不斷展開而變得更加令人疑惑。最後,他信本人10月16日主動給出了緣由:「他曾經善待過我,所以我現在也要善待他。」民權律師和憲法專家Thongbai Thongpao指出:「總理有權起訴他想起訴的任何人,但也沒有人可以迫使他起訴任何他不想起訴的人。這並不取決於Luangta Maha Bua的意願。」

但媒體並不相信這種解釋。國家報發表社論指出:「諷刺的是,不起訴Luangta Maha Bua的做法可能反而會比這位僧侶最初發表的攻擊性評論對總理聲譽的損害更大。」

泰國記者發表評論指出,Luangta Maha Bua的無數追隨者可能會覺得他信的法律行動「不明智」,因為與西方不同,有「黃袍佛國」的泰國是一個執禮甚恭的社會,這樣的行動在泰國將造成強烈的社會影響。這位高級僧侶解釋他佈道的意圖「不過是一位老師對學子的批評而已(他仍然視他信為他的弟子之一)。這純粹是為了我們的國家、宗教和君主政體的和平與秩序。」 Luangta Maha Bua強調,他在佈道中使用了提婆達多(Devadatta)這個人物來隱喻佛的敵人。有人估計,林明達、沙羅查和Thaiday.com就是因為這個比喻受到起訴。

僧王問題

這份針對林明達、沙羅查和Thaiday.com的訴狀還指控道,他們在9月9日電視「脫口秀」的談話影射他信總理曾干涉佛門事務,在現任僧王還建在的情況下,任命一群高級僧侶推選一位新僧王。在泰國,這個高度敏感的問題是國王的特權。

目前的僧王、92歲的Somdet Phra Yanasangvara由於健康問題已經幾個月沒有主持任何公共儀式。ThaiDay(一份與《國際先驅論壇報》一同在泰國發行的英語日報)的發行人和總編白沙爾(Paisal Sricharatchanya)回憶道,於是「政府任命一組高級僧侶推選代理僧王」。作為一名資深的泰國記者,他多年來一直在為《曼谷郵報》(Bangkok Post)和《遠東經濟評論》撰稿。

白沙爾指出,當這位僧王「還活著,可以行使職責且其健康狀況正在改善的時候」,政府卻以他年事已高、隨時可能圓寂為由,任命一位代理僧王。

他信的刑事訴訟書聲稱,林明達和沙羅查在僧王問題上「對原告的不實指責超出了新聞自由的範疇」。 沙羅查所說的則不是這樣,他說:「林明達的兄弟是醫生,具體來說是僧王醫療小組的一員。因此林明達所說的是事實。他所看到的日程表可以證實這位僧王還在行使他的職責。」

但帕納對此有不同看法。他認為「泰國並不存在兩位僧王。這(存在兩位僧王)是違法的。其中一個只是臨時代理職位,而且任命他的是一個委員會,而不是總理。」他還說,他與他信當時都觀看了這個節目,並將在法庭上出示該節目的錄影帶,以作為起訴證據。

至於Luangta Maha Bua的佈道內容,林明達的律師蘇瓦特(Suwat Apaipakdi)指出:「每一家報紙都發表了Luangta Maha Bua的佈道。為何他信不起訴其他報紙?他只起訴經理人傳媒公司是因為它與林明達有聯繫。這是兩人之間個人恩怨的一部分。」這一點也是泰國新聞界的共識。蘇瓦特強硬地指出:「這兩份訴訟書毫無意義」。不過憲法專家Thongbai不同意這種說法,他認為它們確實有可取之處,「而且並不是在攻擊新聞自由」。他信的律師帕納表示這兩份起訴書都「很容易」證實。

一則寓言如何成為起訴依據?

白沙爾說,《經理人在線》(Manager Online)是泰國最受歡迎的一個網站和論壇。沙羅查回憶說,有一位讀者通過電子郵件給《經理人在線》發送了一篇名叫「丟失的綿羊」的寓言。林明達在那天的「脫口秀」節目中朗讀了這篇寓言,但沒有評價,也沒有披露發件人的身份。

林明達的律師蘇瓦特指出:「這個故事並沒有提到他信總理。根據泰國刑法,說故事不算犯罪。」他補充說:「如果他信先生認為他是故事描述的那個家庭的老大,他顯然必定會認為這個故事是講他的」。憲法專家Thongbai對此又有不同觀點,他說在電視中播出的這個故事是面向觀眾的,起訴書將根據《刑法》第328條證明,該故事是對總理作為一個公共人物的批評。

他信也沒有指控第9頻道的擁有者泰國大眾媒體組織。對此,泰國記者,至少《國家報》、《曼谷郵報》和《ThaiDay》等英語日報的記者普遍認為,這證明他信控告林明達是出於政治動機。林明達的律師蘇瓦特指出:「他們不起訴第9頻道是因為它是一家政府公司」。

蘇瓦特出示了一份將在他信的訴訟案中出庭作證的證人名單。第一位就是他信本人。第6和第7位分別是林明達起訴的泰國大眾媒體組織的兩位元執行官,第10位是該公司的總裁。這位和藹可親的律師透露:「事實上整個案情是這樣的:他信先下令該公司封殺這個『脫口秀』電視節目。在林明達起訴該公司的三位執行官後,他信反過來起訴林明達等人。這些案子具有直接關係。」

案情經過很明顯。泰國大眾媒體組織9月15日封殺這個「脫口秀」節目;林明達9月26日為此起訴該公司3名執行官,並要求它象徵性地賠償1泰銖。4天之後,他信以誹謗為由起訴林明達、沙羅查與Thaiday. Com,並要求獲得1200萬美元的賠償。蘇瓦特指出:「林明達只是想讓人們知道誰對誰錯,他並不想要錢。」 憲法專家Thongbai對林明達為了區區1泰銖大動干戈表示不解,同時他指出:「我不想評價說總理是否正試圖讓某人破產,就讓法庭裁決吧!」

他信的律師帕納對這個1泰銖訴訟案頗有微詞。他說:「法庭不是兒戲。林明達先生只是想譁眾取寵。」他指出,泰國大眾媒體組織與Thaiday.com曾簽署書面協議,規定節目中不能有嚴厲批評。該公司認為林明達的評論違反了該協議,因而取消了這個節目。他補充說:「控制實況轉播節目並非易事。」

這還是一位泰國總理首次根據1997年的憲法起訴媒體犯有誹謗罪。他信的幾位前任都嚴格保護新聞自由。蘇瓦特進一步指出:「在泰國的民主史上,這還是一位總理首次起訴一位新聞工作者。」

據白沙爾反映:「大部分泰國人現在對他信怨聲載道。他們認為政府腐敗,他信家族貪得無厭,他信本人獨裁自大,脾氣暴躁。」但自己也曾幾度官司纏身的白沙爾謹慎的補充說:「泰國鄉村並不關心訴訟案,他們關心的是錢。」

東南亞記者協會警告道,他信政府在幕後操作一些接管獨立報紙的商業競標。這是指泰國媒體巨頭GMM 格萊美集團(GMM Grammy Group)欲通過不正當競標接管泰語的《民意報》(Matichon)和英語的《曼谷郵報》。GMM 格萊美集團總裁派汶(Paiboon Damrongchaitham)與他信的關係非常密切,並已公開表示,GMM將干預這兩家報紙的管理。

「起訴」綜合症

遭遇訴訟海嘯的不僅僅是林明達和經理人傳媒公司,而是整個泰國媒體。泰國航空管理當局(Airports Authority of Thailand)以誹謗罪要求英語日報《曼谷日報》賠償10億泰銖,理由是該報曾在一份有爭議的報導中稱,目前還沒有預期完工的新曼谷國際機場(Suvarnabhumi Airport)有一條跑道上有裂縫。

因股票欺詐而接受調查的烹飪氣體公司-Picnic Corporation正在起訴泰語日報《民意報》,並要求獲得100億泰銖的賠償。另一份要求賠償50億泰銖的起訴是針對《民意報》旗下的商業週刊《Prachachat Turakij》的,該週刊也報導了Picnic公司的事情。Picnic公司由前商務部副部長蘇裡亞(Suriya Larpwisuthisin)組建,他已經因其家人受到欺詐指控而於今年7月辭職。

《泰國郵報》(Thai Post)正受到由他信創建、目前由其家人管理的新集團(Shin Corp)控告,並被要求提供2億泰銖的賠償,理由是它在報導中暗示該集團得到了政府的優惠待遇。新集團還以誹謗罪控告記者和新聞自由運動的發起者蘇萍雅(Supinya Klangnarong),並要求其賠償4億泰銖。蘇萍雅在《泰國郵報》發表了一篇有關新集團利潤飆升與他信執政這二者之間關係的報導。

最近,在最終判決將於12月公佈前她唯一一次出庭時,蘇萍雅緊緊地握著一塊紫色的幸運石義憤地譴責這種瀰漫在泰國社會的「恐懼氛圍」。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的蘇奈(Sunai Phasuk)曾表示自己「有一種真正的恐懼感」,蘇萍雅對此感同身受。蘇萍雅感到「自己的心墜入了無底深淵……這些訴訟意在阻止人們對他信政府的批評。」蘇萍雅說,眾所周知,「新集團的多數股東都是他信總理的家族、他的兒女們。他信經常說他要向妻子討錢花」。

蘇萍雅強調說,在他信的泰愛泰黨(Thaksin’s Thai Rak Thai Party)執政後的2001至2002期間,新集團的利潤增長了3倍。最重要的是,該消息來自新集團自己的新聞發佈會。

據說許多重要的國際知識份子包括喬姆斯基(Noam Chomsky)和邁提拉特(Armand Mattelart)都在一份要求新集團收回刑事指控的請願書上簽了字。不過這恐怕難以對該集團產生任何影響。

為言論權而奮鬥

一些資深的泰國報紙編輯和發行人最近應泰國新聞協會之邀舉行了一次緊急會議,以分析如何應對《曼谷郵報》所稱的「他們的自由表達權受到的前所未有的威脅」。林明達已經決定要在馬路上進行他的「脫口秀」節目,並在全國進一步擴大該節目的影響。

林明達的合夥人沙羅查(Sarocha)證實,自9月23日以來,他們每個星期五都在曼谷的泰國國立法政大學(Thammasat University)進行實況廣播,現場觀眾多達4千人。在10月14日泰國的「民主日」,觀眾超過1萬人。最近他們又把該節目的舉辦地址改到曼谷中央公園,因為法政大學的聽眾席太少。

她說,作為林明達的合夥人,訴訟風波爆發後她收到了許多回饋。她收到上萬封SMS評論,而且調查公司每週都在對此展開調查。電視觀眾只需55泰銖就能購買一份該節目的VCD和一件印有泰語「我們將為國王戰鬥」的黃色T恤。現在泰國唯一還在播放的政治「脫口秀」節目是24小時泰語衛星頻道新聞1台。

林明達的律師蘇瓦特「絕對相信」泰國法院不可能像許多人擔心的那樣,下令封住林明達的嘴。據他透露,法院審查林明達針對泰國大眾媒體組織3位元執行官的1泰銖訴訟案的時間為12月19日;11月28日是他信起訴經理人傳媒公司的首次聽證會,而12月26日是他信起訴林明達、沙羅查和Thaiday.com的首次聽證會。蘇瓦特將召集許多證人包括一些學者和王室成員出庭。民事法庭將到2006年3月才做出賠償判決。如果被判有罪,林明達和經理人傳媒公司必須在10日之內繳清這10億泰銖的賠償金。

如果這位總理、他家人和朋友的公司及政府政客贏得目前他們起訴的所有官司,將獲得4.86億美元的賠償。對某些人來說,他信根除貧困的誓言真是找對了路。(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機器人國際奧賽 台灣獲國中軌跡迷宮賽季軍
張智霖袁詠儀好事將近 十指緊扣澳門見家長
第一屆亞洲室內運動會 11日泰國曼谷展開
國民黨團發英文信 籲國際關注台灣新聞自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