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2005年中國大事回顧

人氣 28
標籤:

【大紀元12月26日訊】(自由亞洲電臺記者石山報導)二零零五年馬上就要結束了。對中國來說,二零零五年既是平凡的一年,也是不平靜和不平凡的一年。自由亞洲電臺記者石山,邀請了香港開放雜誌總編輯金鍾,現居法國的中國勞工通訊編輯蔡崇國,和美國電子雜誌大參考的總編李洪寬三位先生,對二零零五年中國發生的,對政治、社會影響較大的事件,進行回顧和討論。

記者:在二零零五年之內,在過去這一年裡面,中國到底發生了一些什麼樣比較大的事件,對中國的社會和政治有比較大的影響。請金鍾先生先談一下。

金鍾:我認為最大的事情,就是民間的維權活動,和知識份子和法律界的人士,一些激進份子,他們非常勇敢的挺身而出。

記者:中國民眾的進行抗爭很多年都有,但今年確實有一個特點,就是有很多知識份子都加入這個維權抗爭裡面,所以整個形式和以前確實有點不一樣。蔡崇國談談看法。

蔡崇國:我覺得二零零五年有幾個事情,我覺得比較大的,一個是煤礦事故在層出不窮,而且死亡人數越來越大,煤礦事故越來越頻繁,中央政府的權威在這裡受到了非常大的挑戰。另外一個很重要的事,工人、農民的抗爭,抗議土地被沒收,房子被拆毀,為了抗議被解雇,為了追討自己的工資,比二零零四年還有所增長,而且這些抗議,這些不滿,都是在什麼情為民所繫、權為民所用的口號下提出來的。所以說社會矛盾在二零零五年急遽發展。

李洪寬:我覺得從另一個角度講,過去這一年,就是二零零五年這一年,從中共的角度來看,面臨的問題和挑戰,難度在加大,但是他們在很多領域也取得比較大的控制權。比如說像在圍堵信息自由、控制互聯網上的信息,報刊、媒體關了很多。槍桿子和筆桿子控制牢了之後,它們變出很多戲法。

比方講基本上把台灣問題搞定,因為台灣問題對中共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但是現在看來,它們成功的策反了台灣的藍陣營,國民黨、親民黨、還有新黨,紛紛派出領袖到大陸去訪問。這是共產黨比較得手的一方面。

從這個方面來看的話,中共在中國大陸暫時看不到這種特別大的、有組織的、政治上的挑戰,它們官員也都明白這一點,所以就放心大膽的拼命的撈,然後有利益拼命的瓜分,所以表現出礦難、環境急遽惡化,這個城市居民房子被野蠻的拆遷,農民們的土地被剝奪,然後做非常低的賠償。

最近比較典型的一個事件,就是汕尾的開槍事件,就說明一方面我搶你的土地,另一方面你不服的話我就槍斃你,我就殺你,所以兩千零五年是一個非常非常混亂、非常非常看不出前景的一年。

蔡崇國:我想接著李洪寬講的補充一點就是說,二零零五年是中國政府對報刊、輿論、互聯網控制特別嚴的一年。就是三月份出了一台措施,然後中宣部八月份又初出不准異地報導這種禁令。

記者:就是異地批評。

蔡崇國:異地揭露、異地報導和異地批評。

李洪寬:就說廣東的報紙不敢報廣東的腐敗事件,他只能報湖南的。湖南的不敢報湖南的,他只能報山東的。

蔡崇國:對,當地的報紙都被當地的政府嚴格控制了。

記者:金鍾先生主編這個開放雜誌,恐怕一直是在搞這個異地批評了。

金鍾:是,當然,我想補充一點,就是關於香港和台灣二零零五年這個的局勢,這個發展,可能會有一些不同的估計,如果說共產黨對台灣對香港的控制已經獲得了成功的話,我看這個估計恐怕會很有爭議。當然連宋訪問大陸,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增強了藍營的政治勢力,但是從長遠上來看,未必是可以證明,他們將會完全控制台灣的局勢。

另外,香港這方面的情況就是更清楚,最近由香港特區政府提出來的一個鳥籠性質的政改方案,是繼去年全國人大封殺了,香港民主派和香港多數市民要求,在零七年、零八年雙普選的這個政改要求之後,的這麼一個折衷性的方案。但這個方案,在香港的立法會,在今天已經否決了一半,明天注定的要否決另外一半。

另外在這個反分裂法,今年三月人大推出來的一個重大的對港台的政策,但這個政策在香港和台灣可以說遭到非常強大的,北京沒有估計到的反彈。台灣立法院二百多位委員,除了李敖之外,全部反對。所以我想中共對港、對台灣的政策,在二零零五年,我認為不是成功,而是遭到更大的困難。

蔡崇國:我想補充這一點,就是馬英九當選為國民黨主席,在兩岸關係上是非常重要的,馬英九很可能打破了過去傳統的格局,傳統上就是什麼呢?就是主張統一的就是親共,主張獨立的就是反共,馬英九很可能他就是一個,又主張統一同時又反共,又主張民主的,這個其實中共就更難辦。

記者:二零零五年在年初的時候,因為趙紫陽去世所引發的一系列事件,和在年尾中共又舉辦一些胡耀邦的一些紀念,這兩個人物都八十年代中國的領導人,它代表什麼涵意呢?各位有什麼見解?

李洪寬:我簡單講一講,就是說對去年趙紫陽的壓制,是他們恐懼的表現,恐懼任何政治改革,恐懼社會穩定受到威脅。同時對胡耀邦的紀念,又顯示出胡錦濤、溫家寶,覺得政治上又該動手了,但是該怎麼動、敢不敢動,會有什麼後果?他們又很恐懼。對胡耀邦的那種紀念又類似於平反又不是正規的平反,那種模糊的狀態,正體現了這種表現。

記者:零五年還有一件事就是《大紀元》的《九評》和後來這種退黨運動,這到底我們應該怎麼看這個事情?李洪寬呢?

李洪寬:我覺得《九評》的出現,標誌著法輪功抗爭維權活動的一個轉折點,《大紀元》可以說是掀起了一場輿論的風暴,引發了一場退黨潮,這表明了法輪功已經成為現在中國爭自由大潮當中的主力軍了。我預言中國共產黨將來遇到大麻煩,可能是在法輪功的問題上。

金鍾:我很同意這個看法。從今年年初對趙紫陽去世的追悼,年末對胡耀邦九十冥誕的紀念,從一頭一尾對胡、趙時代的懷念和肯定;以及剛才李洪寬先生所講的,法輪功的抗爭在海外在這一年可以說達到了從來未有過的高度;種種跡象可以看得出來:中國共產黨在大陸統治的合法性的問題,它的信仰危機,並不由於它們表面繁榮的經濟發展而減輕,相反是更加深重了。

記者:非常感謝三位,李洪寬、蔡崇國、金鍾先生,尤其金鍾先生對我們做的總結。非常感謝三位。

(據自亞洲電臺錄音整理)(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二戰以來的亞太格局(2):美中和解
紀念六四 賴清德:努力讓歷史記憶長存人心
各國央行對人民幣趨謹慎 熱衷美元和黃金
【遠見快評】總參統計的六四遇難者數據驚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