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金控減半 學者認為具挑戰性

標籤:

【大紀元12月27日報導】二次金改的挑戰專題系列六之四(中央社記者林惠君台北二十七日電)兆豐金控日前宣布收購台灣中小企銀 26%股權,金管會也通過兆豐金這項投資案。

廣義來說,二次金改中的公股減半目標應已達成,明年金控減半是否可順利「達陣」?學者認為,公股銀行減半,因為有公股,可以強制執行,但民營金控要減半,並不是那麼容易,恐怕有挑戰性。

二次金改是今年金融市場最紅的議題,從如何制定目標,到能否達成,都是市場、媒體、立法委員及學者關注的焦點。不過,雖經過行政院官員與立法委員多次辯論,二次金改的政策目標仍未改變。

可喜的是,二次金改有關公股銀行減半目標,廣義上已達成,不過,有關明年底金控減半目標,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認為,公股減半可強制執行,但民營金控要達到減半的目標,並不是那麼容易,要靠「市場機制」。

台大經濟系教授許振明也認為,金控減半恐怕有挑戰性,「因為民營金控不可能硬要他們合併」,如果硬要他們合併,就是「行政干預」。

許振明指出,如果政府促成有公股的金控合併,如第一金、華南金,還不至於達到減半目標。

殷乃平進一步表示,金控現在是管理的問題,金控法的法令有缺陷,如內部交易或轉投資等金融行為的規範等。

金控公司在南征北討後,規模越來越大,金管會卻沒有能力去管理。由於金融業是特許市場,且金控中家族持股集中,金管會應對金控市佔率上限有所規範。

許振明表示,當初是金融家數太多,且要讓保險、銀行、證券業跨業經營,所以要有金控,但現在金融業的家數還是太多。

金融機構合併與否,主管機關抱持應由「市場機制」決定,但會創造合併誘因及獎勵機制。殷乃平說,現在市場還有足夠的大餅,還未到要大家合併的地步,也就是說,還未到非與其他金控合併才能生存的地步。

至於金控合併的優點之一是可提高資產規模,提升競爭力,進一步成為區域型金融機構,許振明認為「不必然」,金融機構可到海外設分行,但他提出,銀行應該是台商到哪裡,服務就跟著台商,即應該開放到大陸設分行,台灣的間接金融競爭力不會輸給香港的銀行。

相關新聞
爭彩券發行權 中信金策略長:著眼公益
財部支持兆豐金買台企銀 達成公股減半
林全:兆豐金買台企銀若成 公股減半達成
學者:公股減半只是開始 提高競爭力才是關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