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小時穿越槍林彈雨 只為拍五秒鐘電影鏡頭

標籤:

【大紀元12月30日訊】(據中華網12月30日報導)電影《指南針》劇組為了拍攝一組唯美的畫面,在北京西山靶場附近,冒著正在訓練的士兵們的槍林彈雨整整拍攝了5個小時,而這冒著生命危險的5個小時僅僅是為了5秒鐘的電影畫面。
  
  一大早,導演陸革命就召集《指南針》劇組的主要角色開會,告訴大家要去西山靶場附近拍攝一個鏡頭,鏡頭內容是大家站在戲中已去世的男主角的墳前悲傷的悼念死去的朋友。陸導告訴大家,這組鏡頭目前最適合拍攝的場景就是西山靶場旁邊的一個山頭,因為他已在開機前就和製片人胡傑一同去瞭解過這個場景。並告訴大家,靶場附近很危險,一定要注意安全。盡可能不要站在山頭上。
  
  攝製組一行到達西山靶場附近,靶場上的士兵已是熱火朝天的訓練著。槍聲就像鞭炮一樣劈裏啪啦的響個不停。陸導和胡製片以及劇務主任劉挺偉以及劇務人員首先將機器搬上了山頭,為了保證演員的人身安全,他們找到了一個地勢較低的山窪,這是最安全的拍攝地點了,於是打電話給在攝製車上等候消息的女主角劉嘉羽以及付景燕(飾男主角的姐姐)等七位演員,告訴大家到指定地點匯合。
  
  當演員全部就位後,導演發現機位如果架在山窪裏雖然安全,但畫面效果不是很理想,雖然一樣很美麗,但還是達不到他要求的那種效果,於是,他決定把機器搬到山頭上。作出這個決定的時候,製片人和演員們都不贊同,但陸導說,“沒事,再不把握時間,太陽光就沒有了,你們在這裏很安全,你就在這裏演,我上去搶拍兩個鏡頭就下來”說完,隻身一人搬著機器向山頭爬去,這時劇務主任劉挺偉急了,“悲壯”地說道“導演,算我一個”,隨後和劇務著的工作人員搬著搖臂跟在導演身後。此時,子彈的唆唆聲,還在不斷在頭頂上迴響。
  
  導演和劇務組的兄弟們的作法感動了在場所有的人,劉嘉羽的眼眶裏噙滿的淚水,終於忍不住流下臉頰。
  
  其實,在這場戲裏,劉嘉羽是可有可無的人,有她沒她都符合劇情要求。但從上山前製片人告訴大家今天要在危險的靶場附近拍攝,她主動請纓:今天一定要去參加拍攝,哪怕現場不需要她,但她可以為大家打氣,告訴大家,最困難最危險的時候,作為專業演員和女主角的她,一定會走到最前面。山裏的風很大,一刻也不曾停過,而嘉羽患著過敏性鼻炎,但她一直堅持上山。
  
  為了讓這場戲達到最佳效果,導演的遠距離拍攝一直持續了五個小時。而在這五個小時裏,有無數顆子彈從導演和製片人以及劇務們的耳邊或頭頂飛過。就這樣,冒著用生命換來的電影畫面終於拍攝完了。
  
  大家坐在回程的車上,雖然有驚無險,但仍心有餘悸的。而此時導演靠在坐椅上已沉沉的睡著了,劉嘉羽輕輕的把軍大衣披在導演的身上。司機也關掉了車內音樂,生怕吵醒陸導。
  
  回到劇組後,導演告訴大家,今天拍攝的五個小時的畫面在後期剪輯中只需要5秒鐘的鏡頭。5個小時的槍林彈雨換來5秒鐘的電影畫面,導演對電影藝術拼命三郎的專業精神深深留在劇組所有成員的心裏。
  
  製片人胡傑寄語:作為劇組的製片人,我感到無比自豪和深深的感動。我為我領導的這支優秀的創作團隊而驕傲,我期待觀眾對影片有好的評價,同時也希望觀眾提出寶貴的批評意見,因為我們為這部劇付出了青春和血汗,我們用生命創作著這部影片。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搖滾唱徹賀蘭山夜空 “黑豹”最受歡迎
逃出共產世界 《送信到哥本哈根》充滿人生希望
上下五千年:歷史真貌─中國文化的又一輝煌時期 宋朝(十二)
俄發明星際指南針 為航天器指引方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