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頻傳人心惶惶 伊拉克人藉藥物逃避現實

標籤:

【大紀元12月5日報導】(中央社巴格達四日法新電)巴格達中區的撒登街上,有個不喜歡賣東西的藥局老闆。

老闆說:「很多人每天都來買鎮靜劑,但我們現在知道有哪些人藥物上癮,都不賣給他們。」他說,藥物上癮的很多是罪犯或小偷。

這間藥局位於因藥物與酗酒問題惡名昭彰的巴塔文社區旁。

藥局鄰居說:「我曾經被人持槍恐嚇,車子也曾被偷。」

但年輕人越來越想藉處方藥物尋求慰藉,逃避暴力、失業與絕望充斥的世界之際,伊拉克持續上升的藥物問題並不限於特定地區。

衛生部國家抗藥物上癮計劃的助理佛紀說:「這是需要在無可收拾前,立即正視的危險問題。」

佛紀說,由於海洛因與古柯鹼價格高,吸食這兩種藥物的比率事實上相當低,民眾反倒常使用「藥局有的價格低廉藥物」。

魯希德醫院專精精神病學與藥物上癮問題的拉希德醫師解釋,這些藥物就像違法的毒品一樣,邊緣化保守社會的使用者。

對十八歲的阿里來說,服藥可以讓他忘記問題,「我浮游在另一個世界中。日常生活中無法承受的狀況,不管是社會或我家的問題,都讓我想逃避」。

社工員瓦納斯說,家庭與教育機構要擔負大部分責任,來預防這個問題。

一名要求不具名的內政部官員說,在巴塔文社區,藥物問題影響「一千多名無家可歸者,其中許多還是小孩」。他說,除了尋求藥物外,他們還常常酗酒或吸食強力膠。

衛生部正努力解決這個問題,並派遣大批醫師與專家出國接受訓練。

十一月,衛生部籌辦了一場「讓伊拉克無藥物」的研討會,與會者呼籲當局加強邊界控制,特別是與伊朗邊界的控制,遏止藥物流入。

國際麻醉品管制局五月在維也納的研討會指出,販毒者利用伊拉克內部混亂,將阿富汗製造的海洛因,經伊拉克走私到歐洲。

但現在,這些毒品漸漸透過藥局等合法管道,流入伊拉克人民手中。由衛生部長領導的國家反毒計劃,呼籲制定新規定,規範處方藥物的販售。

相關新聞
伊新憲公投 近八成選民支持
【熱點互動】伊拉克新憲法評述
歐盟遺憾伊拉克石油換食品醜聞
近兩年來伊拉克叛亂活動造成2.6萬伊人傷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