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甲申年大縮水 乙酉年料難有起色

「國九條」出臺一年 股市縮水三成 投資者信心空前低下

標籤:

【大紀元2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謝倫綜合報道)中國證券市場今日(2月14日)迎來乙酉年第一個交易日。此前,內地於2月7日至2月10日暫停交易活動,慶祝農曆新年。去年一年,中國A股市場不斷振蕩下跌,至數年來低位,市值縮水已達三千多億(人民幣,下同)投資者信心空前低下。專家認為,在如股權分置等根本問題未得到解決前,A股市場低迷局面料難改觀。

國務院於甲申年元月初推出關於資本市場改革的九條意見,即《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俗稱「國九條」。當時,前證監會主席周正慶向媒體宣佈:「今後,投資者再也不用擔心政策多變,政策隨意打壓股市的情況發生了,中國股市前景光明。」

文件公佈當天(2月1日),上海證券綜合指數收市時報1624點,深圳指數報429.77點;一年以後,2005年2月4日,上證指數收報1269點,跌近22%,深圳指數收報322.847點,跌近25%。據媒體報導,兩市總計蒸發3024億元的總市值和921億元的流通市值。8000萬虧損累累的流通股股民,數年來以自已的財產支撐搖搖欲墜的股市,被部分網民擁為當代「民族英雄」。

早在去年9月,《國際金融報》曾發表一篇題為《股市為何倒退12年》的報導。文章直指,「國九條」已成一紙空文,使市場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危機。文章說,對於「國九條」,相關各部門沒有拿出貫徹落實的措施和步驟。儘管股市崩盤的原因很多,但「國九條」始終得不到全面、認真的落實,是最重要的原因。

報導提到,有利於股市長期持續發展的條款,如「吸引合規資金入市」、「吸引社保基金入市」、「在國有股減持中充分考慮到流通股股東利益」等均未能落實。多數新股民被一頭套在了「國九條」公佈之後的高點。

股指與經濟增長指標背道而馳

內地證券人士指出,中國股票市場作為經濟表現的「晴雨表」功能失靈。今年1月25日發布的2004年中國宏觀經濟數據顯示,GDP增速高出預測,達到9.5%。於此同時,中國股票市場卻滑落至8年來的最低點。2005年伊始,中國股市繼續下跌,其間雖有下調印花稅等政策利好導致市場短暫回升,但股市整體呈明顯疲弱狀態。

專家指出,中國證券市場遠遠還不是一個真正意義的股票市場──監管不嚴、信息披露存在問題、公司作假、不分紅等,目前還有股權分置這個最致命的約束。而這些因素又決定當前股市的走勢跟宏觀經濟不一樣,自然也無從分享經濟增長所帶來的果實。

《國際金融報》上月引述投資分析師徐磊說,股市中八成公司不反映宏觀經濟層面中的主流趨勢,股市總體上不可能和宏觀經濟基本面結合在一起。徐磊認為,由於國家對股市「融資功能」的定位,10年前大部分公司在上市就是解決銀行呆賬問題,很多公司責權不清,根本就沒有以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來上市的,因此上市公司質量的整體平均水平不高。在1300多家上市公司中大部份,沒有任何投資、或是投機價值。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高管頻落馬 中國股市陷瀕死困局
外資加碼抱股過年 資金行情啟動
外資1月淨匯入約15-16億美元
華爾街股市顯著上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