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學家:印度經濟發展優於中國

標籤:

【大紀元2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彭奕炘編譯報道)印度和中國是兩個擁有上億人口的亞洲大國,近年來對二者經濟發展的比較也成了熱門話題。有人看到上海的的摩天樓群比擁擠的孟買氣派,於是就看好中國未來經濟。然而,據路透社報導,在2月初舉行的七大工業國會議上,一些經濟學者提出印度比它的鄰國有更好的長期發展前景。

印度和中國似乎有著相似的經濟基礎,在80年代早期,兩國的國民人均產出都約為500美金。但是,與中國相比,印度擁有更合理的人口結構,更強的科技創新能力以及西方模式的民主體制,這些因素可以支持印度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新加坡的巴克利首都(Barclays Capital)證劵中心亞洲研究員杜米尼克-多福瑞考特(Dominique Dwor-Frecaut),認為:中國自從1979年以來獲得大量外資投入,每年600億美元的外資投入給中國帶來“現成的技術”。“而要進入下一個增長階段必須提高勞動生產率,中國的政策就很難達到這一點。”不同於中國,印度產生了大量世界級的極具創新能力的公司,“它的政治文化和公民社會有益於科技發展和培養本國的環球公司 ”,其中實施性強的產權制度和獨立的司法體系是兩個重要支撐因素。

新加坡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的丹尼爾-連(Daniel Lian)認為,印度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成為吸引西方資本的重要因素,再加上勞動力便宜,與中國相比,世界投資者較會選擇印度。另外,印度的西方民主體制對西方人來說也是很有吸引力的。相反,快速膨脹的獨裁體制中國被西方視為一個競爭者。“如果西方視印度為戰略夥伴,而將中國當作地緣政治對手,印度將扮演一個重要角色,因為它能獲得來自西方的資本和技術,從而實現一個高附加價值的發展模式。”

當然,為了實現它的潛力,印度正在推行經濟改革發展措施。對此,經濟學家們也提出了他們的建議。

新加坡的資深經濟學家馬立克(Malik)表示,希望在印度將於2月28日揭曉的聯邦預算中看到進一步明確的改革方案和改善國內投資環境舉措。他期待財政部長奇丹巴拉姆(Chidambaram)裁減公司稅,降低關稅,並於4月1日開始在全國範圍徵收增值稅。

多福瑞考特則認爲,財政預算方案的關鍵在於奇丹巴拉姆能否堅持在2009年前實現中央政府收支平衡計劃,而不是迫於壓力花大錢用於改善印度的基礎設施。“如果不能堅持該目標的話,將會影響印度的經濟發展前景。”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通脹數據弱於預期 PPI連續20月緊縮
金價持續走強 黃金增產卻日益艱難
房企德信中國遭勒令清盤 股價跌逾6%
專家:房市去庫存政策難解中國開發商困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