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蔣渭水大眾葬紀錄片首映 馬英九推崇其成就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妍君台北十八日電)台灣第一個政黨台灣民眾黨創辦人蔣渭水於日據昭和九年八月五日病逝台北,該黨黨員在同年八月二十三日舉辦五千人的大眾葬儀式;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去年取得這場大眾葬紀錄片,今天舉辦首映,台北市長馬英九特別到場,推崇蔣渭水成就。

蔣渭水在日據時代被稱為「台灣孫中山」,台灣文化局為保存、傳布這部極具歷史意義的紀錄片,去年動用市長第二預備金新台幣一百三十八萬元,購得這部影片,選在民眾黨當年被日本政府解散的同一天(二月十八日)舉辦首映。

馬英九致詞表示,蔣渭水與國父孫中山非常相像,蔣渭水學醫,但一回到故鄉,就活躍於政壇,奔走呼號;兩人不同之處在於,孫中山不曾坐過牢,蔣渭水曾坐過六次牢,蔣渭水堅持和平抗爭,孫中山則是「搞革命的人」,但他仍認為,蔣渭水的「台灣孫中山」稱號非常貼切。

馬英九舉蔣渭水設計的台灣民眾黨黨旗為例指出,黨旗上的三個星星代表「確立民本政治」、「建設合理的經濟組織」與「改進社會制度之缺陷」,不僅涉及政治、經濟、社會三個層次,也與三民主義有相符之處。

他表示,民主進步黨當年組黨時常質疑國民黨政府,連日據時代都有台灣民眾黨,為什麼台灣人不能組黨?讓當時的國民黨「感到很慚愧」,可見台灣民眾黨的歷史是非常了不起的歷史。

首映會在位於大稻埕的市定古蹟台北市警察局大同分局舉行,這棟原為褐色面磚外牆的日據時期建築,是當年監控、囚禁台籍異議分子的「北警署」所在,蔣渭水曾多次被捕,囚禁於此。

文化局正著手推動設置「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深化一九二○年代台灣先賢推動的文化啟蒙,初步敲定大同分局做為館址,希望活化古蹟價值,賦予大稻埕本土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歷史新氣象。

蔣渭水大眾葬紀錄片完成拷貝及字幕解說後,將於三月十二、十三日下午二時二十八分在台北二二八紀念館放映,還將巡迴外縣市播映,歡迎民眾前來觀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