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新聞評論》扁勿輸掉對選民的承諾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鄒景雯╱特稿暌違五年的扁宋會今天將在當年的同一地點台北賓館再度登場,在各自背負雙方陣營不小的質疑壓力下,扁宋如果要創造雙贏,成就引領時局的風範,就應當把這次會晤的目標設定在建立對話機制,而不是企圖一定要在兩個相異立場中達成妥協共識。

除非這個議題原本在社會上是具有最大認知度的,可以藉由總統與在野領袖的確認與備忘,達成團結台灣的政治宣示效果。否則,若急於求功,稍有操作與拿捏不慎,就會導致兩方支持民意事後都拒絕背書的反效果。

親民黨副主席張昭雄在會前對扁宋會的定調是「促使民進黨改變」,若有好結果他願意代向中國傳達,就是張令人嫌惡的嘴臉。

三十四席的小黨自認是正義的全部,要國會最大黨必須配合調整,這不是結束國內對立該有的示範。

若此,親民黨是以小吃大,民進黨則是撿了芝麻掉了燒餅,豈不本末倒置?就算阿扁一人點頭,廣大選民也會鳴鼓攻之。

國會如何朝小野大是一回事,陳總統去年以五十一%的選票連任成功,說明他的競選政見獲得過半民意支持,這些主張不僅不能為了和解而被交易,更應該做為政黨合作的前提,在未來三年任期努力實踐,否則就失去了最起碼的政治誠信。

另以這次台灣總統府在主觀意願上希望談定的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為例,府方與親民黨的兩個版本,原始差異點在阿扁要在總統府下成立一個任務編組,邀集朝野參與做為兩岸政策的討論平台;宋楚瑜則屬意在立法院通過兩岸和平促進法,藉以成立和促會,他願意扮演若干角色。

由政治人物的角度,這二者中要喬出個交集,並不是難事。但是回到人民的需要上,兩岸問題的處理從來就不是台灣成立一個單位就可以改變其本質的,當年的國統會如此,現在的政府無多創意,依舊照樣畫葫蘆,說是要改善兩岸關係,不如說為個人營造舞台還比較貼切。

如果這樣的機構是個臨時編組,編少許經費即可維持其不定時運作,民眾勉強還可以忍受,只要政客自此承諾做到不再內耗即可;但倘若要透過立法另外增生一個法制化單位,則與執政黨推動多年的政府改造,倡議小而美政府,豈不是背道而馳?

假使兩個政治人物關起門來談一談就可以逕行新立一個機構,那又如何對行政院所屬那些可能被裁併的單位與公務員自圓其說?即使在政黨和解的浪潮下,扁宋二人仍然擔不起「密室交易」的指控,扁宋會若演成兩個男人自彈自唱的獨腳戲,絕非社會多數人的期待。

要免除社會疑慮,兩人的會後聲明內容是最重要關鍵,若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原則性敘述,外界基於政黨和諧,勉強還能接受,但若屬過於實質的政策「指導」,則就要小心看看通不通得過民意的監督與檢驗。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