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平:對中共「保先」運動的異議

標籤:

【大紀元2月3日訊】元月12號,中共向參加第一批先進性教育活動的31個省區市,115個中央直屬機關、中央國家機關部門及中央、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14個中央金融機構和36個中央管理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的企業派出58個中央督導組,從而拉開了據悉將長達一年半的「保先」運動。國內各媒體對此一運動一片叫好聲,但我有所保留。

既然開展運動「保」「先」,那麼至少可以肯定「先進」曾經在某一方面存在,而且現在仍然保持著,只是基礎有所動搖或者他人進步得更快,若不努力加強,就會落後。否則就既談不上「先」更說不上「保」了。這一舉措充分表明中共有強烈的危機感緊迫感,同時也表現出了其高瞻遠矚的英明果斷。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有所保留呢?這需要我們對共產黨員的現實先進性進行一番考察。

當下共產黨員的先進性表現在什麼地方?據我觀察,在濫權和貪圖享樂方面不僅國內一枝獨秀,而且在世界範圍內也堪有對手。憲法規定了中共永遠的執政地位,制度上其權力既無監督更無制約,導致其中任何一名官員在他那一畝三分地裡都能夠和尚打傘無法無天。

無盡的上訪潮、無盡的怨假錯案、不斷的決策錯誤、數不勝數的完全可以避免的「學費、無數能夠規避的曲折與災難,都導源於這一制度性缺失;再看飲食娛樂場所,共產黨員是當之無愧的主力軍,而且越高檔越豪華的場所,共產黨員的比例越高,黨齡越長,在黨內的地位也越高。電話手機坐駕的檔次與費用、親屬佔有的利益、出遊的規格,也與黨齡和黨內職務正相關。這一切正是需要大力革除的弊端,卻要保障其先進性,我當然有保留。

有人說我錯了。「保先」的本意是說要保障共產黨員思想的先進性,保持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本色。感情好!不過那得先看看共產黨員的思想是否有過先進性,是否為人民服務過?否則「保」便無從談起。

毛澤東在反右後沾沾自喜地說,他是馬克思加秦始皇,共產黨比秦始皇厲害一萬倍。秦始皇何許人也?封建專制集權制度的首創者,曠古絕今的大暴君。很難想像,一個思想中充斥著獨裁極權意識形態的人,一個滿腦子落後腐朽封建思想的傢伙,能夠成為思想先進者群體的領袖?!馬克思在其教義中規定,社會主義最基本的特徵是生產資料公有制,社會民主黨人認為社會主義意味著高福利。中共統治五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們的社會卻既沒有生產資料公有制,更不見高福利,應該說基本上是無福利社會。不知怎樣的先進思想才能做到這一切?

再來說為人民服務。既然是為「人民」服務,國民黨遺留人員、地主資產階級、會道門成員、右派當然不在服務之列。他們是人民的公敵,不僅不能為他們服務,還必須剝奪他們的財產,打倒他們鎮壓他們,給他們戴上倍受歧視不得翻身的鐵帽子。這且按下不說。那麼誰是人民呢?!普通老百姓是嗎?基本是,但不準確,應該說只有擁護中共政權的老百姓才算是「人民」。於是我便有疑問,五十多年中何以有數千萬「人民」非正常死亡,為什麼僅三年人禍期間就餓死三千萬「人民」?何以直至今天仍有近一億「人民」生活在中共自己制定的貧困線以下,而且去年貧困人口不減反增?如果是真正為人民服務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嗎?!文革中,為了維護各自的權益,對立的中共派系不惜煽動善良天真的「人民」火拚,不知幾百萬「人民」命喪黃泉。試問,難道有這樣為人民服務的嗎?!還有「六四」。既然中共從「反革命暴亂」的定性退到「政治風波」,說明參與者都是人民不是敵人,可為什麼中共要用刺刀機槍和坦克屠殺「人民」呢?不論如何巧言令色,都可以肯定這不是為人民服務。

顯然,中共與其黨員的先進性從來就沒有體現在思想上和為人民服務的行動上。
毛澤東早在中共成立初期,就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讚揚流氓們打家劫舍的強盜行為,而公然搶劫他人財產的行為與中共始終相生相伴。這不禁使人疑問,難道這才是他們真正的先進性嗎?如果是,應該下大力氣「保先」嗎?儘管我沒有浮財,不會成為搶劫對象,實際上當下將被搶劫的正是中共極其既得利益小集團,但我仍然對這一「保先」行動有保留。因為該行動將肆無忌憚地踐踏現存的法律制度,雖然這一制度遠不能令人滿意,或者說期間有很多違反人性與正義的惡法,但我相信人類在最壞的法律制度下的生活狀況也比沒有法律的「從林法則」時期要好得多。

我不是中共黨員,本來異議到此也就夠了,畢竟保不保「先」以及如何保「先」都是別人內部的事情,我沒有權利反對。但轉念一想不對。五十多年來,中共始終黨庫通國庫,一直依靠強佔納稅人的金錢吃香喝辣,這次「保先」不知道又要糜費多少民脂民膏!他們不僅不徵求作為納稅人一員的我的同意,而且幹的是我有保留的事。我當然有權反對,也應該反對。考慮到國內尚有數千萬民眾溫飽不得,九年制義務教育形同虛設,經濟建設千頭萬緒,環境極度惡化,資源捉襟見肘、入不敷出,即使我現在想不反對「保先」都不成了。

所以我不僅對「保先」異議而且堅決反對。

2005年1月14日於北京香山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不代表大紀元。

相關新聞
李衛平:今不如昔
【專欄】李衛平﹕從台灣立法院選舉結果 看島內政局變化與中美臺三邊關係走向
李衛平﹕社會矛盾的催化劑
嚴酷的光榮(十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