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四日全球財經要聞

標籤:

【大紀元2月4日訊】

**美國第四季勞工生產力年增0.8%
根據美國勞工部報告,美國第四季勞工生產力成長減緩,從第三季的年增率1.8%,減少到第四季的0.8%,為近四年來最小的成長幅度,經濟學家表示,生產力提昇速度趨緩,如果經濟又持續成長的情形下,企業老闆可能會持續增聘人手,所以只要經濟景氣轉好,就業率將會持續上升。

**美國上週初申失業金人數意外減少
根據美國官方數據顯示,美國上週初次申請失業金人數意外減少9千人,超乎經濟學家的預期,加上勞工生產力的成長趨緩的情況下,美國的就業情況將會持續改善。

**Wal-Mart美國商場1月銷售年增2.5%
全球最大零售商美國威瑪百貨表示,今年1月,美國經營一年以上商場銷售成長2.5%,接近公司原先預期範圍的低檔,主要因為暴風雪侵襲美國中西和東北部,所以影響到部分商店的業績,公司同時預估2月銷售將成長2%~4%。

**美國12月工廠訂單增加0.3%
根據美國商務部報告,美國12月工廠訂單增加0.3%,是八個月來的第七個月增加,其中以工業機械及其他企業設備需求增加最多,不過增加幅度低於市場的預期。

**美ISM服務業指數1月降至59.2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的1月非製造業指數從12月的63.9,下滑到59.2,低於市場的預期,預估指數未來可能還會再往下滑落。由於服務業佔美國經濟活動三分之二以上,因此顯示經濟活動將會以較緩的步調成長。

**Gillette第四季獲利成長13%
美國吉列公司公佈財報指出,第四季銷售比去年成長19%,為8年來最大的增幅,獲利更比去年成長13%,每股獲利達到0.41美元。

**各國央行將尋求美元之外的投資機會
美林證券研究部門指出,美國公債去年報酬率為3.5%,僅高於日本公債的1.3%,預期各國央行將趁著美元上漲的時機,減少持有美元部位,而增加持有美元以外的其他貨幣,再加上有了挪威和新加坡等政府,投資股市和高收益債券成功的前例,預計中國、日本和俄羅斯等各國央行,也可能投資股市和債券市場,以提高報酬率。

**七大工業國面臨增加成員的壓力
由於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力日漸增強,主要工業國已經體認到必須和新興經濟體交流,所以今年七大工業國在第一次會議中邀請了中國、印度、巴西和南非參與部份會談。在此同時,多位經濟專家聲稱,七大工業國會議雖然涵蓋了全球最富有的國家,但是卻不見得是全球最重要和最有活力的國家所以如果從貿易和資本市場的觀點來看,必須考慮納入中國、印度、巴西等國家。不過,目前現有的成員,對正式納入任何新成員,保持審慎保守的態度。

**英代爾可能透過併購擴展手機業務
根據商業週刊「華爾街內幕專欄」的報導指出,美國英代爾公司長期以來企圖擴大手機晶片市場的佔有率,而最快的方法就是購併其它公司,推估英代爾可能購併美國德州儀器公司,以取得在手機處理器方面的專門技能,或是美國奎爾電訊公司,以取得第三代手機晶片的技術。不過,英代爾也曾經表示,即使不併購其他業者,公司也能擴大在手機市場的占有率。

**香港電影業者將推上網看電影
由於盜版的猖獗,影響了電影片商的投資意願,使得香港製作的影片越來越少。最近香港一家電影公司,正在研究推出新片網上發行系統,觀眾只要付出兩美元,相當於購買一片盜版光碟的成本,便可以在家中觀賞戲院上映的新影片。業者希望這個新的系統有助於打擊盜版。不過也有業者擔心,網上發行系統會減少看電影的觀眾,影響戲院的收入。

**中美經貿關係將進入多事之秋
中國經貿問題專家周世儉向中新社指出,在未來四年,美國總統布希的第二個任期裡,中美的經貿關係,仍然會延續過去的發展,但是經貿衝突和摩擦,也會明顯的增加。主要將包括六大問題:一是紡織品設限與反設限的措施;二是人民幣匯率的調整問題;三是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四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過渡期的履行承諾;五是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是否被承認;六是中美的貿易平衡問題。其中又以前三個問題特別突出。

**深滬交易所今年將推出統一指數
香港文匯報2月4號報導,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長耿亮透露,今年上海證交所,將推出一系列新的產品和機制,其中包括開發權證產品,並且將和深圳證券交易所聯手推出共同指數。預估可以為股價指數期貨提供做空的機制。此外,上海證交所也將推動大機構的資金投入股市,逐步培養專業投資者。

**亞銀將提供中國45億美元貸款
新華社報導,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的代表澀市徹表示,亞銀計劃從2005到2007年的三年裡,每年提供中國15億美元的貸款,其中有80%將分配到中西部地區,以改善中國東部和中西部地區發展不平均的現象。這些貸款主要將用於基礎設施、農業和自然資源管理、能源和城市發展等項目。亞銀認為,中國需要龐大的資金調整經濟結構,以增加國民的收入,減少貧困,並解決環保問題。到去年為止,亞銀對中國的貸款,累計達到1百48億美元。

**中國今年財政赤字三千億元
香港文匯報報導,中國2005年度的預算草案中,財政收入為2兆8千8百28億元,增長11%;財政支出是3兆1千8百28億元,增長9.1%;預算赤字達到3千億元,比2004年減少1百98億元。這份草案目前還沒有通過中國全國人大的審議。
**日本證實國內首例人類狂牛病
根據共同社報導,日本厚生省證實日本第一件人類狂牛病案例,這名病人曾經在1990年左右,曾經在英國停留一個月,目前已經死亡。科學家表示,食用感染狂牛病動物的某些部位,可能會感染新型變種人類狂牛病,英國自從1990年以來,至少已經有1百42人死於狂牛病。

**日航前三季轉虧為盈
亞洲最大航空業者日本航空公司表示,到12月為止的第三季,由於燃料成本暴增將近五成,導致營運虧損37億2千萬日圓。但是因為海外旅遊需求提高,帶動業績大幅好轉,因此前三季已經轉虧為盈,從去年同期的虧損5百37億7千萬日圓,轉變為獲利7百92億4千萬日圓。

**馬自達前三季獲利 因火災下修營收
日本第五大汽車製造廠馬自達汽車表示,截至12月底的前三季,由於歐洲市場的銷售特別出色,所以創造了2百61億日圓的淨利,不過因為工廠發生火災,全年營收目標將從2兆7千7百億日圓,調降為2兆6千6百億日圓,全年淨利仍然維持在3百70億日圓。

**現代汽車第四季獲利意外下滑21%
韓國汽車生產龍頭現代汽車公布,第四季的淨利意外下滑到3千6百14億韓元,衰退了21%,和分析師預估的成長19%背道而馳。這是由於鋼鐵等原物料價格上漲,導致生產成本增加,以及海外市場的促銷費用增加所造成;另一方面,由於韓元升值,也使得以美元計價的海外銷售,產生了匯兌損失。去年現代汽車的海外銷售比重高達四分之三,不但在美國和歐洲的銷售創下新高紀錄,在中國大陸也是成長最快速的汽車組裝廠。

**新加坡BP擬要求中國航油償債
新加坡海峽時報報導,英國石油集團的新加坡分支,可能不會接受中國航油新加坡分支的債務重組計畫,而是以債權人身分直接請求法院裁定,強行追回積欠的2千3百30萬美元債款。中國航油是在去年11月申請破產保護,並承認在能源衍生性商品的操作上,愧對廣大的股東,並且在元月請求1百多位債權人,將總額高達5億千萬美元的債務註銷58.5%。假如在6月10號之前無法爭取到75%債務的延後清償或者豁免,中國航油想要繼續營運的機會將會破滅。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亞洲一月五日財經要聞
歐美一月五日財經要聞
一月六日全球財經要聞
一月七日全球財經要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