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心理

「磨」的功夫

我們相信自己能真誠地關愛孩子,並瞭解自己也會有的情緒與衝突,以及經常會陷入不知如何是好的掙扎當中。這就是人本來的面貌啊!

在支點教室外的水池邊,二年級的阿俊跟還沒唸小學的妹妹小琴,兩人拿著掃把的木棍,敲打著因為昨天下雨而積蓄著的水面。激起的水花愈高,兩人就笑得愈開心。不過,如果依照課程安排,現在這個時候,阿俊應該在「支點教室」裡,讓義工帶著進行補救教學。

「阿俊,我在這裡等你。我想你知道你現在應該要去支點教室上課。」我慢條斯理地說著,而阿俊則搖搖頭說不要。

今天早上阿俊就已經「翹」了幾堂課了,那些時間也是在村子裡閒晃亂逛。現在我大可以抓著他的領口,「逮」著他進教室上課,不管他如何「頑強抵抗」。但我不會那樣作,因為從阿俊的眼裡,看到了他不願意上課的困難,還有他可能自己也搞不清楚的混亂情緒。

過了一會,他跟妹妹跑到教室後頭的狹小走道上,我繼續跟了過去。阿俊對著教室裡其他年級的孩子扮鬼臉。我沒有生氣,繼續對著阿俊說:「我會在這裡等你,陪你ㄧ起回支點教室上課。」他假裝沒有聽到,繼續玩著手裡的棍子。倒是妹妹小琴好奇地走向我。我必須蹲下跟他說話,以便我們是可以「平行」地注視對方。

「小琴,你知道這根棍子是不能拿來玩的。我相信你會拿給我,把他放回原來的地方。」我試著伸手去輕捉住棍子,他開始顯露出不願意,然後就把頭靠過來,準備咬我的手。我當然沒有用「肉身」抵抗的勇氣,馬上把手給縮了回來。

小琴往後退了幾步,往哥哥的身邊靠過去。我繼續對他說:「我相信你會把棍子拿給我,然後我們ㄧ起拿回去放。」我繼續對她微笑,而且是不帶生氣與威脅的那種。小琴望著我,也對我笑了,但心裡頭ㄧ定覺得古怪,並盤算著眼前這個奇怪的老師。

我在旁邊看著他們玩耍,並且繼續說著我想說的話,就這樣過了半個多小時。大概是玩膩了,阿俊先跑進教室,而ㄧ旁的小琴把哥哥手中的棍子接過來,走到我面前交給我。「我們一起拿去放,好不好?」我問著,然後帶小琴把棍子放回原處。

進了教室的阿俊,反倒浮躁起來。他把櫃子上的娃娃跟玩具,通通拿起來往地上丟。在ㄧ旁的五、六位義工,沒有一個人對他這樣的行為大聲或嚴厲斥責。他們對於阿俊的家裡,有個喝醉酒會打孩子出氣的爸爸,有所了解,所以多了ㄧ份理解與體諒。義工們邊收拾著玩具,邊對著孩子說:「你這樣丟東西,會打傷別人。」阿俊還是停不住地摔東西。

義工們當然知道,可以大聲喝斥阻止他,但是狀況可能會更糟。糟的不只是他會更加憤怒和失控,還有他會更相信「比嗓門」與「比力氣」,而不願意跟人講道理。

我走向前去,低下身子在阿俊耳邊說:「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有話想說卻不知道怎麼說。沒關係,慢慢來,先把東西放下來。」這時阿俊手中的玩具正好甩在我的額頭。阿俊因為這樣而大笑,但我知道這不是惡意,只是他不知所措的反應。

「這樣被東西打到真的很痛,請你先把東西放下來。」忍著痛,我試著把話說清楚。只看見阿俊嘴裡嚷著「不要!不要!」就往門外衝去,留下一片滿目瘡痍。

我帶著義工圍坐下來,討論剛剛發生的事情。我先說了剛剛在外頭跟兩兄妹「磨」的過程。義工們早已經能夠相信孩子,也相信「以暴制暴」會帶來的不良後果。但孩子反應與表現,讓人灰心氣餒時,我們還能相信什麼?

相信自己!對,就是相信自己。孩子所呈現出來的面貌,反映著過去被人對待的經驗,這不會短期之內就有所改變。我們要改變自己都不容易了,何況是孩子。我們相信自己能真誠地關愛孩子,並瞭解自己也會有的情緒與衝突,以及經常會陷入不知如何是好的掙扎當中。這就是人本來的面貌啊!我們在想,下次義工們見到阿俊,都會耐心地對他說話。說的不是孩子早已經知道的道理,而是孩子少感受到的關懷與尊重。

說到這裡,我們就像很有默契與共識ㄧ樣,點頭相視而笑。我們相信「時間」是站在我們這邊,為孩子花時間下去「磨」,是絕對值得的!我們決定跟他「磨」到底,絕不放棄!(http://www.dajiyuan.com)